朱希祥 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教授 国际上对写作模式有两种不同的形容:“在家操劳”式和“真实项目”型。 “在家操劳”式的作文,主要是老师按课程进展和课堂教学进度布置的回家(课余)作文,一般以命题、半命题或材料作文为主。它的优点在于可以巩固、消化和理解、拓展书本和课堂知识;缺点也同时存在,即被书本和课堂所局限,基本以书本学习、闭门造车、苦思冥想为主要学习方法,模仿、生造、编造、脱离现实
这几天,沉寂的上海市第八中学,突然成为媒体的“新宠”,校长卢起升更是成为热点人物,先是上电视“夜线约见”,后是上电台“市民与热线”,一周里先后接待本市和国内20多家媒体,甚至引来了境外媒体,“广受关注的程度、热度,在学校历史上史无前例”。 “这不是市八中学有什么特殊。”昨天,卢校长面对记者侃侃而谈,他认为,市八中学将举办“男子实验班”,进一步办男子学校,撩起的虽是关于男生女生的话题,撬动的却是
最近几日,杜甫突然在网络上爆红,关于他的各种涂鸦照片在微博上疯狂流传。网友们对语文课本里的杜甫图片“再创作”,于是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挥刀切瓜,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被好事的网友戏称为“杜甫很忙”。也有网友对此评价“据说为了画杜甫,语文课本都脱销了”,而杜甫草堂工作人员则表示,今年恰逢杜甫诞辰1300周年,对杜甫关注是好事,但是也要考虑到杜甫的身份和地位,尊重文化传统,并指某些创作不雅
为促进博士研究生潜心专业学习,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华东师范大学在沪上高校中首次试行博士候选人资格考试,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作为华东师大首个试点单位,考试工作已经结束,没有通过该考试的博士研究生将不具备申请博士学位的资格。 据介绍,本次资格考试的实施对象为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2010级博士研究生,考试已于今年1月正式实施,由基础课考试和专业课考试两大部分组成。据悉,博士候选人资格考试
本报讯 校园自行车爱心传递、爱心支教助教、举办“拍案说公益”辩论赛……沪上高校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践行公益慈善。昨天,复旦大学等5所高校分别获得40万元的资金,帮助推动德育体系建设。 据介绍,作为慈善“四进”进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慈善基金会“爱我中华”慈善教育基金将出资人民币共200万元(每所高校各40万元),分别在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
近来“男孩危机”成热门话题。为改变当下男生教育环境,华东师范大学已与黄浦区签订教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就高中学段建立“市八男子中学”的可行性进行专项研究。(见本报今日A03) 据报道,早在10年前,这所中学就开始探索“男女同校实行男女分班”的第三种办学模式。据统计,当时实施分班后,女生班和男生班的平均分,与另两个混合班相比,高出8至30分不等。不少毕业学生尤其男生的家长也发表
于去年10月刚刚开张的上海长江河口科技馆是全市40多个科普场馆中的后起之秀,开馆时间不长,且位置相对较远,交通也不是很方便。然而在半年不到的时间里,长江河口科技馆迎来了3万多名参观者。这对于一家专业的主题型科普场馆来说实属不易。用馆长朱建华的话来说,光靠等,等不来人气,他们招揽人气的秘诀就是不放过每一个节日多搞活动,充分利用馆内一切资源打响品牌。 比如,今年春节的“龙年闹新春”主题系列活动,该馆
全国两会上关于“男孩危机”的话题一触即发,“男孩危机”所涉及到的自卑心理和青少年健康成长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商报记者日前获悉,华师大计划在上海建立一所“男子中学”,尝试建设适于男生教育的环境,提高男生的教育水平。 两会触发“男孩危机” 近来,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荣华在两会上呼吁社会共同关注教育中的“男孩危机”,一时引发社会热议。 “现在中小学
上海有所女子中学,在不久的将来,可能还会出现一个男子中学。在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荣华提出,目前学习成绩中男孩不如女孩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而且男生越来越缺乏阳刚之气。为此,王荣华呼吁社会共同关注教育中的“男孩危机”,除了因材施教外,不妨再探索“因性施教”。 记者获悉,市八中学酝酿筹建“男子中学”,最快今年9月,市八中学将开出两个男子
几年前,哈佛大学哈佛学院前院长哈瑞·刘易斯所著的《失去灵魂的卓越》一书曾引发热议。该书以哈佛大学为例,尖锐地指出一些大学在追求学术卓越的历程中,忽视了大学设立的宗旨与教育目标,以致学校沦为市场化的商业机构,追求“客户满意”而忘了“教育目的”,追求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而忘了他们的“心智与灵魂”,追求学生的“成绩”而忘了他们是否“成人”。在华东师范大学日前举行的“培育卓越”专题研讨会上,与会
“男子中学有望重现申城。”昨天,本报等媒体刊登了“黄浦区和华东师大探索办男子中学”的一则消息,许多读者对此议论纷纷。 近年来,“女生优势”“男孩危机”的话题有着不低的曝光率。全国人大代表王荣华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有关中小学生“阴盛阳衰”的现状,提出“因性施教”的呼吁,也让这一话题再度升温。 在媒体的聚焦中,承担高中学段建立“市八男子中学办学创新可行性研究专项课题”的市八中学校长卢起升出
一套22册、收录一代学术大家顾炎武各类着作34种的《顾炎武全集》,最近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其中《天下郡国利病书》、《音学五书》等90%的品种为首次规范整理出版。 顾炎武留下了大量着述,后世托名之作也很多。《顾炎武全集》是经专家考订后确定无疑的顾炎武存世全部着作总集,对讹传已久的托名之作作了彻底澄清,在34种着作中,经部9种、史部17种、子部5种、集部3种。整理者为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所
“求道”精神,只有在中国这块土壤里才有,只有在凡事喜欢问“为什么”和注重类比思维的文化环境里才能生长。中国传统文化为“求道”精神提供了合适的养料,“求道”精神则为中国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添入了活力,并且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抓住了“求道”精神,就是抓住了中国哲学的活的灵魂。今天,我们发掘“求道”精神,就是为了让中国传统哲学重新抖擞精神,让人们意识到中国传统哲学是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的最佳平台。 周山
在经济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许多经济学家的经历促人深思。 18世纪五六十年代,法国经济凋敝,在内外科医学方面都颇有造诣的宫廷御医魁奈毅然放下了手术刀,花甲之年开始转而研究经济问题。他后来撰写的阐述社会再生产理论的 《经济表》是经济学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其明显受到医学上的人体神经网络图和血液循环原理的启发和影响,以至于奉行传统研究方法的经济学家在很长时期内竟无人能真正读懂它。这昭示
“黄浦区和华东师大将探索办男子中学”的消息引起社会反响。前昨两天,本报连续刊登了相关报道,探讨男校之路能否解决“男生危机”。而有百年历史的市三女中,在教育界就其和男女混校孰优孰劣曾数度引发争论。因性施教到底能收获什么?多位女中毕业生向记者表示,关注女性的课程让她们更优雅,没有男生的环境让她们更独立。 学习做“优雅”女孩 在市三女中历史上,曾出过不少杰出的校友。市三女中以“独立、能干
共有 23,632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576 页 当前第 1,418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