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正文

《新民晚报》:男中女中“因性施教”魅力何在?

2012年03月26日

  “黄浦区和华东师大将探索办男子中学”的消息引起社会反响。前昨两天,本报连续刊登了相关报道,探讨男校之路能否解决“男生危机”。而有百年历史的市三女中,在教育界就其和男女混校孰优孰劣曾数度引发争论。因性施教到底能收获什么?多位女中毕业生向记者表示,关注女性的课程让她们更优雅,没有男生的环境让她们更独立。

  学习做“优雅”女孩 

  在市三女中历史上,曾出过不少杰出的校友。市三女中以“独立、能干、关爱、优雅”(IACE)作为学生培养目标,探索女子成长成才规律,发挥女子个性特长,希望培养德才兼备、秀外慧中的女子人才。 

  一方面,学校从小事入手,提出校园要“安静、干净”,提醒女孩不要大声说话、走路不要匆忙,注意仪态;另一方面,学校也通过校园活动努力创造合作的氛围。2005届毕业生王思琪回忆说,学校开设了许多针对女生的课程,比如,艺术形体、健美、编织、家政等,也推荐一些女性楷模学习。“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女生的优雅和独立”。 

  没有依赖更独立 

  “没在女校读过书,可能会有偏见,认为女孩多,就容易‘勾心斗角’。但其实,因为全是女生,大家更畅所欲言,我就收获了很深厚的友情。”已毕业近10年的左妍说,高中三年很自在也很快乐。 

  2005届毕业生小郑说,女校的女生更独立自主。“没有男生,女生就没有依赖感。所有的体力活、脏活,大家都要做。学生也更活跃,尝试各种不同的工作和运动。” 

  左妍说,女校生活好像挖掘出了女性的内在能力。“学校要求独立、能干、关爱、优雅,这4个词语从高中起就成为对自己的要求。如今工作了,仍然是我的座右铭。” 

  异性交往能把握 

  女校都是女生,会不会影响学生的异性交往能力?几位毕业生说,出现交往问题的学生并不多。其实,女校并非全封闭,也有许多与外校交往的机会。“女校毕业生的异性交往问题通常有两种,要么是把男生当哥们,要么是和男生打交道时过度害羞。真要说弊端,可能更多体现在学习方面,男生理科相对比女生更有优势,思维也可能更敏捷。由于学校没有男生,思维碰撞的机会少了,也看不到男生是如何学习的,思维可能会变得有点狭隘。”据专家介绍,国外许多女校周围一定会有一所男校,增进交流和合作。 

  市教科院普教所研究员吴增强说,女校培养目标集中,“尤其是青春期教育,更易顾全女性特质。无论是男校还是女校,都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去衡量。” 

  “从心理学角度,女孩成堆的地方,可能有人充当男孩角色,就是所谓的‘假小子’。女生间会开玩笑,比如称呼‘老婆’、‘老公’等。有人担心会不会就此发展成同性恋,这是没有依据的。多年来,市三女中出来的学生和混校的孩子差异不大。不过,因性施教确实要注意培养异性交往的能力。” 

  《新民晚报》  日期:2012年3月24日    版次:A04    作者:马丹

     链接:http://xmwb.xinmin.cn/html/2012-03/24/content_4_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