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男孩危机”成热门话题。为改变当下男生教育环境,华东师范大学已与黄浦区签订教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就高中学段建立“市八男子中学”的可行性进行专项研究。(见本报今日A03)
据报道,早在10年前,这所中学就开始探索“男女同校实行男女分班”的第三种办学模式。据统计,当时实施分班后,女生班和男生班的平均分,与另两个混合班相比,高出8至30分不等。不少毕业学生尤其男生的家长也发表体会,觉得孩子在思维方面有了很大突破,为人处事方面老练许多,性格上变得坚强。
但这是否能作为解决“男孩危机”的唯一指标应值得深思。近年来各种数据表明,男孩在学业方面的落后是普遍问题,除了生理因素和心理差距的解释之外,应试教育也是造成“男孩危机”的主要原因。10年的探索能否仅仅用成绩来改变这场危机尚且难说。
旷课、厌学、贪玩……这是社会对几乎所有男孩所贴的标签,除了成绩下滑以外,男性责任感的缺失,也让男孩危机对社会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日益加深。一方面他们叛逆妄为,而另一方面,“伪娘”盛行、“琵琶男”频现也误导和影响着男孩们尚未成熟的心理定位。
男子中学的“因性施教”,割裂了群体和个体的差别,分开管理方式,扩大了男生和女生的心理差别,却忽略了与之对应区别对待的教育调整。如果“分栏”后依旧粗放管理,那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教育模式能够走多远我们不得而知。
从国际上取得成功的范例来看,实行男女分教,使得英国大学中男生比例已经上升到46%,但他们并非只是采取单一的分班制度,还有提高男性老师的比例、增加男孩实践和运动的机会,着重培养男孩阅读习惯等方法。
尽管拟建的“男子中学”对于解决当前“男孩危机”是一个有益尝试,但也应该注意,报道中所提到的“是否影响异性交往”、“会不会造成难以管理”等担忧也不应该被忽略。
《青年报》 日期:2012年3月23日 版次:B02 作者:程思明
链接:http://app.why.com.cn/epaper/qnb/html/2012-03/23/content_36136.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