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校园自行车爱心传递、爱心支教助教、举办“拍案说公益”辩论赛……沪上高校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践行公益慈善。昨天,复旦大学等5所高校分别获得40万元的资金,帮助推动德育体系建设。 据介绍,作为慈善“四进”进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慈善基金会“爱我中华”慈善教育基金将出资人民币共200万元(每所高校各40万元),分别在复旦大学、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
近来“男孩危机”成热门话题。为改变当下男生教育环境,华东师范大学已与黄浦区签订教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就高中学段建立“市八男子中学”的可行性进行专项研究。(见本报今日A03) 据报道,早在10年前,这所中学就开始探索“男女同校实行男女分班”的第三种办学模式。据统计,当时实施分班后,女生班和男生班的平均分,与另两个混合班相比,高出8至30分不等。不少毕业学生尤其男生的家长也发表
于去年10月刚刚开张的上海长江河口科技馆是全市40多个科普场馆中的后起之秀,开馆时间不长,且位置相对较远,交通也不是很方便。然而在半年不到的时间里,长江河口科技馆迎来了3万多名参观者。这对于一家专业的主题型科普场馆来说实属不易。用馆长朱建华的话来说,光靠等,等不来人气,他们招揽人气的秘诀就是不放过每一个节日多搞活动,充分利用馆内一切资源打响品牌。 比如,今年春节的“龙年闹新春”主题系列活动,该馆
全国两会上关于“男孩危机”的话题一触即发,“男孩危机”所涉及到的自卑心理和青少年健康成长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商报记者日前获悉,华师大计划在上海建立一所“男子中学”,尝试建设适于男生教育的环境,提高男生的教育水平。 两会触发“男孩危机” 近来,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荣华在两会上呼吁社会共同关注教育中的“男孩危机”,一时引发社会热议。 “现在中小学
上海有所女子中学,在不久的将来,可能还会出现一个男子中学。在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荣华提出,目前学习成绩中男孩不如女孩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而且男生越来越缺乏阳刚之气。为此,王荣华呼吁社会共同关注教育中的“男孩危机”,除了因材施教外,不妨再探索“因性施教”。 记者获悉,市八中学酝酿筹建“男子中学”,最快今年9月,市八中学将开出两个男子
几年前,哈佛大学哈佛学院前院长哈瑞·刘易斯所著的《失去灵魂的卓越》一书曾引发热议。该书以哈佛大学为例,尖锐地指出一些大学在追求学术卓越的历程中,忽视了大学设立的宗旨与教育目标,以致学校沦为市场化的商业机构,追求“客户满意”而忘了“教育目的”,追求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而忘了他们的“心智与灵魂”,追求学生的“成绩”而忘了他们是否“成人”。在华东师范大学日前举行的“培育卓越”专题研讨会上,与会
“男子中学有望重现申城。”昨天,本报等媒体刊登了“黄浦区和华东师大探索办男子中学”的一则消息,许多读者对此议论纷纷。 近年来,“女生优势”“男孩危机”的话题有着不低的曝光率。全国人大代表王荣华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有关中小学生“阴盛阳衰”的现状,提出“因性施教”的呼吁,也让这一话题再度升温。 在媒体的聚焦中,承担高中学段建立“市八男子中学办学创新可行性研究专项课题”的市八中学校长卢起升出
一套22册、收录一代学术大家顾炎武各类着作34种的《顾炎武全集》,最近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其中《天下郡国利病书》、《音学五书》等90%的品种为首次规范整理出版。 顾炎武留下了大量着述,后世托名之作也很多。《顾炎武全集》是经专家考订后确定无疑的顾炎武存世全部着作总集,对讹传已久的托名之作作了彻底澄清,在34种着作中,经部9种、史部17种、子部5种、集部3种。整理者为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所
“求道”精神,只有在中国这块土壤里才有,只有在凡事喜欢问“为什么”和注重类比思维的文化环境里才能生长。中国传统文化为“求道”精神提供了合适的养料,“求道”精神则为中国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添入了活力,并且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抓住了“求道”精神,就是抓住了中国哲学的活的灵魂。今天,我们发掘“求道”精神,就是为了让中国传统哲学重新抖擞精神,让人们意识到中国传统哲学是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的最佳平台。 周山
在经济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许多经济学家的经历促人深思。 18世纪五六十年代,法国经济凋敝,在内外科医学方面都颇有造诣的宫廷御医魁奈毅然放下了手术刀,花甲之年开始转而研究经济问题。他后来撰写的阐述社会再生产理论的 《经济表》是经济学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其明显受到医学上的人体神经网络图和血液循环原理的启发和影响,以至于奉行传统研究方法的经济学家在很长时期内竟无人能真正读懂它。这昭示
“黄浦区和华东师大将探索办男子中学”的消息引起社会反响。前昨两天,本报连续刊登了相关报道,探讨男校之路能否解决“男生危机”。而有百年历史的市三女中,在教育界就其和男女混校孰优孰劣曾数度引发争论。因性施教到底能收获什么?多位女中毕业生向记者表示,关注女性的课程让她们更优雅,没有男生的环境让她们更独立。 学习做“优雅”女孩 在市三女中历史上,曾出过不少杰出的校友。市三女中以“独立、能干
黄浦区近日与华东师大签订合作协议,在高中学段探索建立男子中学,现已开设“市八男子中学办学创新可行性研究专项课题”,这预示着不久后的上海将有望诞生第一所男子中学。为何要办男校?怎么办男校?继市三女中之后,市八男子中学能否成为上海基础教育领域又一张特色名片? 名高中“阴盛阳衰” 提议者、市八中学校长卢起升说,男校模式是在目前普遍出现的男生“学业危机”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名高中
宋路霞,1952年生,山东济南人。中学毕业后入伍,1978年从部队转业到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工作,曾任华东师范大学校报编辑部主任,图书馆支部书记。致力于近现代家族史、上海地方史、上海洋楼文化的研究与创作。 宋路霞的书房,是父亲留下的。地板是老的,家具是老的,墙上挂着的字与画,也很有些年头了。进门右手边悬着一幅顾廷龙先生题写的对联,落款写着“星路同志教正”,星路,是宋路霞父亲的名
No girls allowed. It’s not a sign posted outside a treehouse fort, but a possible new approach to education. “Boys generally become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mature later than girls,” said Lu Qisheng
昨天市慈善基金会“爱我中华”慈善教育基金出资200万元,分别资助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财经大学五所高校的各类特色慈善公益活动。 《文汇报》 日期:2012年3月23日 版次:10 作者:周其俊 链接:http://wenhui.news365.com.cn/ewenhui/whb/html/2012-03/23
共有 23,553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571 页 当前第 1,413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