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正文

《东方早报》整版[上海书房]:藏书按名门家族掌门人分类

2012年03月26日

 

    宋路霞,1952年生,山东济南人。中学毕业后入伍,1978年从部队转业到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工作,曾任华东师范大学校报编辑部主任,图书馆支部书记。致力于近现代家族史、上海地方史、上海洋楼文化的研究与创作。  

宋路霞的书房,是父亲留下的。地板是老的,家具是老的,墙上挂着的字与画,也很有些年头了。进门右手边悬着一幅顾廷龙先生题写的对联,落款写着“星路同志教正”,星路,是宋路霞父亲的名,旁边是他的大大的黑白照片,沉静极了。书桌桌面下也用玻璃压着好些照片。父亲的照片下,满屋子都是书香。

不过,对父亲,宋路霞谈得不多,她要讲的故事实在太多。她说话语速极快,劈里啪啦炒豆子一般,一串串跟旧上海、近现代史关系甚密的人名从她口中接连跳出来,让人有应接不暇之感——要知道,她关注旧上海的大家族已经足足有二十五年了,“我原先在华师大图书馆工作,也做校报的主编,后来实在忙不过来,1997年提前办了内退,一心一意去做自己的研究”。她的藏书是按照李鸿章、盛宣怀等家族掌门人分门别类置放在书柜中的,书柜底部的柜子里是她最宝贝的东西:上海大家族后人的口述材料,和照片光盘一起,也按家族的区别,分放在不同文件夹中。

为写好大家族,宋路霞一直坚持“有家谱的查家谱,有企业的查档案”,但最重要的还是这些大家族后人的口述材料,“好多特别生动的细节,乾巴巴的档案是怎么也找不到的”。这些年来,材料越积越多,书房空间成了让宋路霞头疼的问题,过一阵子就得处理一批藏书,费尽心力得来的口述材料,也不得不捐了一批给档案馆,拿到一万元奖金,还有一张奖状。

但这点钱显然是不够的。光为访谈盛宣怀后人,宋路霞就去了日本两次。美国也去过,北京去的次数就更多了,大多是她自掏腰包。而费用之外,更大的问题是如何取得大家族后人的信任,“我曾经去看李鸿章的后人,两位老人都九十多岁了,还没进门呢,先把我堵在门口查身份证”。好在宋路霞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曾随周退密老先生学词,学到不少老派礼仪,“这些大家族后人都很讲究的,有他们自己的一套礼数,你上门前不做好准备,搞不好,就冒犯了人家”。听起来似乎很麻烦,宋路霞却说自己乐在其中,兴趣无穷。她爱看《大宅门》,“这电视剧多好看啊”,她说,自己也想用手头的资料弄部剧本,拍《海派大宅门》,“肯定跟那个京派的一样好看”!

摄影 高征 撰文 郑诗亮  

  

十问Q&A  

Q:您是否知道自己有多少藏书?

A:这个不清楚,我的书进进出出的,算不清的。

Q:您记忆中自己买的第一本书是什么?

A:一本散文集《夜宿土豆村》。

Q:您最近买的一本书是什么?

A:《破译老照片密码》。

Q:一般以哪种方式买书,逛书店还是网上购买?

A:我网上买书是托朋友帮忙,自己偷懒。书店我只喜欢季风,那儿我熟门熟路,知道想要的书在哪儿。

Q:您每月大概花多少钱买书?

A:大概一两百块钱吧。

Q:您手上正在阅读的是什么书?

A:《重订圆瑛大师年谱》。这本书我很喜欢的。

Q:看书时候的最佳佐料是什么?

A:红茶,绿茶,还要吃吃巧克力、牛肉干。

Q:您平时阅读,网络和纸面的比例是多少?

A:网上的东西我信不过,浮皮潦草的,还是纸书好。

Q:有没有一本书,是每年都要拿出来读一读的?

A:《清史稿》目录和三十九、四十、四十一这四本,是我写作的参考书。

Q:如果让您只带一本书去某个地方,您会带哪本?

A:还是带一部《红楼梦》吧。

 

    《东方早报》    日期:2012年3月24日    版次:16    作者:郑诗亮

    链接:http://www.dfdaily.com/html/1170/2012/3/24/76606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