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日前访问俄罗斯。对于习近平就任后首个访问国家选择俄罗斯,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成指出,习近平这次访俄具有很强的标志性,意味着当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中俄关系将保持延续性的基础上寻找新的定位和方向。而针对中俄关系未来发展可能遇到的挑战,最佳应对应该是建立并巩固形成中的中俄“利益共同体”。 中俄关系正在“加至全速” 杨成认为,中俄两国已经形成了领导人
对中国来说,俄罗斯是一个重要国家。我的研究从普京这个人切入,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普京现象;二、普京新政;三、中俄关系。 个性与时势造就普京 首先,普京出现在俄国政治舞台上,是个性使然,更是时势使然,是历史潮流演变和国际环境的驱使。 从历史上看,俄国近代经历过几次现代化的高潮,最重要的几次是: 至今备受俄国人尊重的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女皇开创了俄国第一波现代化进程。18世纪初
胡焕庸(1901-1998年),江苏宜兴人,曾任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他引进西方近代地理学理论和方法,从人地关系的角度研究我国人口问题和农业问题。提出中国人口的地域分布,以“瑷珲―腾冲”一线为界而划分为东南与西北两大基本差异区,是我国近代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的重要奠基人。 早在上世纪30年代,胡焕庸就在《地理学报》上发表了我国人口地理和农业地理方面第一批论文。其中,最重
新中国成立初期,游民乞丐充斥着上海的大街小巷,而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位于虹口区、提篮桥区和北四川路区三区交界处的哈尔滨路溧阳路口(门牌号为哈尔滨路169号)的哈尔滨大楼——那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游民王国”。从抗战爆发到上海解放后两年,哈尔滨大楼一直作为“游民王国”而存在,时间长达15年之久,历经抗战、孤岛时期、汪伪时期、战后国民党时期以及新中国建国初期五个不同政权统治,而其内部结构、人员组成
【本报消息】生态学会昨日举行“滨海城市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及其培育”论坛,冀提升本澳环境科学研究的学术水平,掌握优化海滨城市生态系统建设规划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推动本澳参与区域生态湿地和环境保护的研究合作。有专家认为,澳门要按照生态系统的发展规律,从水、土、空气、生物多样性四方面作环境保育。 生态学会会长何伟添表示,澳门面积细小,却保留着弥足珍贵的城市湿地,每年吸引五十多只黑脸琵鹭来澳过冬,环保
本报讯 在华东师大数学楼三楼的大厅里,有一面神奇的“魔镜”,每个人都能在“魔镜”里看到自己的影像,也能在上面看到不少应用软件。原来这是一块1米宽、1米8高的具有触摸功能的电子镜面,它能与手机的“挥客”软件进行连接,只要挥动手中的手机,便能把“魔镜”上的内容下载到手机,同时也能将手机上的内容投放到“魔镜”上。 “魔镜”是华东师大软件学院Sophia 嵌入式系统开发实验室师生共同研发的一款
曾经在铁幕下的东方,对当时的西方人来说是个谜;冷战,对于今天许许多多普通人来说,也同样令人好奇;而冷战史,对于那些研究冷战的人来说,依然也有无数的谜团等待时间去解开。冷战结束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冷战的迷雾还没有散尽。 许多人可能很熟悉冷战这个词汇,也听过冷战思维这个概念,但并不知道,究竟什么是冷战思维?它对于今天的人们,还有着什么样的影响? 沈志华说:“真正地明白冷战、了解冷战,对今天
本报讯 近日,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英文版《ECNU Review》(华夏学术)首辑面世。英文版《华夏学术》采取以书代刊形式,分“哲学与跨文化对话”、“中国历史研究”和“当代中国研究”三大栏目,刊发了杨国荣教授的《具体的形上学论纲》、高瑞泉教授的《观念史何为?》、杨国强教授的《晚清中国的绅士、绅权和国家权力》和胡晓明教授的《“江南”再发现》等13篇论文。 一所中国大学为什么要出版一份英文期刊
在华东师范大学冷战史研究中心主任沈志华教授看来,1956-1957年在共和国历史上是不寻常的年度,最大的特点是这两年“反差极大”。随着1956年宣布进入社会主义,中国社会出现了天翻地覆的可喜变化,大规模开展经济建设在党的八大上已经成为党内高层共识。 对于中国1957年之后的政策转向,沈志华教授在新著《处在十字路口的选择:1956-1957的中国》中提出,除了国内的政治考量之外,必须
我最早接触龙应台的作品,应该是《野火集》,后来印象比较深的则是《你不能不知道的台湾:观连宋访大陆有感》,和其后的《请用文明来说服我》。两篇文章在大陆知识界产生很大反响,引发很多讨论。我个人印象最深的是台湾社会学家赵刚的两篇回应文章《和解的壁垒》和《理解与和解》。 我想,很多知识分子喜欢龙应台的时评,主要因为她以充沛的热情,动情的笔锋,标举普遍自由、民主、均富、多元的价值理想,控诉社会中
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大团结大联合的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团结各界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重要实现形式。发挥好人民政协的凝心聚力作用,是党中央提出的要求。凝心,就是要使全体人民的思想统一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上;聚力,就是要使人民群众的实践汇聚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政协所有的工作
中国的发展从来就是“富强”和“文明”的双重追求,但这种追求确实是有阶段之分、层次之别的。在当前阶段,我们一方面要大力提升中国发展的精神动力,另一方面要全面落实中国发展的价值目标。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作出的这个著名论断,今天读起来依然是那么中肯。从高等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来看,这段话的分量尤其沉重。 高等教育工作者应重视精神
随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俄罗斯,中俄关系又一次成为国际国内媒体聚焦的话题。人们对于中俄关系的关注,其实远不止对于一种双边关系的看法,其中还包含了很多除外交政策之外的对于以往和当前世界事务的理解、判断、认知、心态,甚至还包含着复杂的情感因素。本文就相关的主要问题谈一些看法,求教于识者。 一、关于中俄关系的定位 近来随着形势的变化,人们对于中俄关系的定位,不时有一些新的思考与争论。有人
“习主席到俄罗斯后,我们希望他来我们家乡远东看看,我们用大马哈鱼款待他!”说起习主席访俄,两位来自俄罗斯马加丹的姑娘李娅和尤莉亚用尚不熟练的汉语,向中国新领导人发出邀请,热情洋溢在她们年轻的脸上。 李娅和尤莉亚到中国才一年半,目前在华东师范大学学习。她们说,在她们家乡,中国人开的公司比较多,懂汉语便于就业。两位姑娘丝毫不掩饰对中国、上海的良好印象:“中国是个发展很快的国家,能量特别巨大
政府职能转变的制度红利如果能够存在,那么政府的恰当角色应该是在扮演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环境“守夜人”的同时,还应该责无旁贷地以“惩罚式”监管手段扮演市场安全与市场秩序的“守护神”。 李克强总理在会见采访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中外记者时,不仅清晰地阐明了新一届政府施政主张和工作重点,更是传递了政府职能转变的决心。他指出在政府职能转变的改革方向上,要市场能办的多交给市场,社会可以做好
共有 23,554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571 页 当前第 1,326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