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正文

《澳门日报》:环境保育需按生态发展规律

2013年03月26日
  【本报消息】生态学会昨日举行“滨海城市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及其培育”论坛,冀提升本澳环境科学研究的学术水平,掌握优化海滨城市生态系统建设规划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推动本澳参与区域生态湿地和环境保护的研究合作。有专家认为,澳门要按照生态系统的发展规律,从水、土、空气、生物多样性四方面作环境保育。
生态学会会长何伟添表示,澳门面积细小,却保留着弥足珍贵的城市湿地,每年吸引五十多只黑脸琵鹭来澳过冬,环保工作见成效。期望今年能启动澳大横琴工程的生态恢复工作,扩大生态区的生物容纳量,亦希望在新城规划生态建设中建设一块人工湿地,一方面为子孙后代留下珍贵资源,一方面可将机场附近的鹭鸟吸引过来,减少飞机安全隐患。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陆健健表示,近年澳门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要同步保护。近日察看了澳门的红树林、机场、横琴及沿海水域,认为澳门要按照生态系统的发展规律,从水、土、空气、生物多样性四方面进行环境保育。如利用国际先进技术将生活及产业污水还原成再生水,防止其直接排入大海影响海洋生态系统;澳门没有工业,废气污染不严重,但目前车辆未有彻底使用清洁能源,交通繁忙造成一定程度的尾气污染,政府应正视,进一步发展公共交通,并努力植树造林扩大绿化面积。
论坛昨日上午十时假威尼斯人西西里厅举行,美国驻港总领事杨苏棣(Stephen Young)致词。美国杜兰大学教授谢协清、美国密苏里大学教授季维率领的美方专家团队,以及由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陆健健、上海城市生态重点实验室教授象伟宁率领的中方专家团队,联同生态学会代表鸟类学博士刘洋共四十位专家学者,就生态环境和湿地保护交流探讨,并发表十八篇以“城市湿地研究”、“城市生态规划”、“城市景观设计”三个专题领域的科技论文。
《澳门日报》 日期:2013324 版次:B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