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主席到俄罗斯后,我们希望他来我们家乡远东看看,我们用大马哈鱼款待他!”说起习主席访俄,两位来自俄罗斯马加丹的姑娘李娅和尤莉亚用尚不熟练的汉语,向中国新领导人发出邀请,热情洋溢在她们年轻的脸上。
李娅和尤莉亚到中国才一年半,目前在华东师范大学学习。她们说,在她们家乡,中国人开的公司比较多,懂汉语便于就业。两位姑娘丝毫不掩饰对中国、上海的良好印象:“中国是个发展很快的国家,能量特别巨大,而且越来越走向世界。上海更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尽管对中国印象不错,但两位姑娘也坦承,在家乡远东,人们对中国的感觉有点纠结——“马加丹被称为‘金都’。那里有好多中国人,一些地方甚至超过当地人数量。不少金矿矿区的经营者是中国人,打工的反而是俄罗斯人,这种‘倒置’让俄罗斯人不舒服。”而这一切,尤其需要通过中俄民间交流来增信释疑。
幸运的是,从去年年底,中俄人文合作行动规划的实施,明确了两国将到2020年互派留学生10万人次;而2014年起,中俄“青年交流年”也将启动。可以预计,有更多像李娅和尤莉亚那样的年轻人将来到中国。
作为“十万分之二”,李娅和尤莉亚也有自己的希冀:希望俄罗斯的历史题材连续剧更多地进入中国,这不仅对中国有苏联情结的那代人有吸引力,也能激发年轻人的兴趣;希望中国进口更多题材的俄罗斯电影,而不仅是偏重战争片;希望中国把更多精彩的杂技节目带到俄罗斯。但愿这样的交流今后会更多,更深入,更久远。
《解放日报》 日期:2013年3月23日 版次:04 作者:张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