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期项目为《金砖+国家气候变化教育与发展报告(2025-2026)》。
2025年,适逢《巴黎协定》达成10周年,也是《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通过10周年。国际学习型城市研究与合作开放联盟25日在沪发布10项“上海共识”,气候变化教育“金砖+”(BRICS+)联合实验室同日发表建设倡议。

国际学习型城市研究与合作开放联盟由已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GNLC)的12座中国城市合作建立。目前,这些城市包括:北京、太原、成都、武汉、常州、杭州、深圳、上海、西安、广州、南京、苏州。其中,上海是全球学习型城市网络可持续发展教育(ESD)集群的牵头城市之一,正持续加强这一集群核心国际城市之间的交流互动。

华东师范大学丽娃河畔。徐瑞哲 摄
根据“上海共识”,这一开放联盟分别在华东师范大学、北京教科院设立两个秘书处。联盟将国际国内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整体进展报告,作为开放联盟协同研究的重要标志性成果,并定期发布相关报告。同时,将向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学习型城市建设政策咨询作为重大使命,通过多种途径、以多种方式向教育行政部门提交政策建议、咨询报告。

在可持续发展教育(ESD)领域,《气候变化教育的中国行动》汉英双语版第一辑已经出版,并即将出版第二辑。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李家成,向来沪的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同行透露,第二辑聚焦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气候变化教育,“学校”范畴涵盖从幼儿园到老年大学。另外,作为最新成果的《中国终身教育研究》第五辑,则聚焦在祖孙同堂等新场景下的“代际学习”。

与“上海共识”同步,当天第十三届终身教育上海论坛还发表跨国共建倡议:由华东师大牵头,联合泰国那黎萱大学、南非夸祖鲁-纳塔尔大学作为创始成员共同发起,通过全球南方合作,建设气候变化教育“金砖+”联合实验室。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ESD项目首席研究员朱敏说,“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而教育是其中一种重要应对方式,旨在提高人们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和相应行动的应对素养,这也是我国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内容。”

截至目前,金砖国家扩容之后,正式成员国达11个,伙伴国达10个。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也已从最初的经济合作扩展至教育、科技、环境等多个领域,金砖国家领导人里约峰会今年通过《气候资金框架宣言》,设立绿色转型基金。

根据新的联合实验室建设方案,三国学者将研究气候变化适应与文化遗产保护,并聚焦生态旅游、能源贫困、环境正义等议题。首期项目为《金砖+国家气候变化教育与发展报告(2025-2026)》,并预备作为旗舰成果提交至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UNESCO论坛等国际组织会议。
阅读原文
记者丨解放日报 徐瑞哲
来源丨上观新闻
编辑丨王越月
编审丨戴琪
更多阅读:
ChinaDaily丨Forum explores promo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rough community education
上观新闻丨【新民晚报】国际学习型城市研究与合作开放联盟在沪发表“上海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