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学校2025年暑期党委全委扩大会精神,科学研判文科发展新形势,系统、高质量谋划文科科研“十五五”突破路径,推动更具示范引领力的新文科建设,9月23日,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在闵行校区组织召开以“识差距 明方向 鼓干劲 成共识”为主题的2025年秋季学期文科科研工作会议。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雷启立出席会议并讲话。文科学部院系科研负责人、国家及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和校管科研平台负责人、院系科研秘书以及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成员等80余人参会。会议由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吕志峰主持。

华东师大召开2025年秋季学期文科科研工作会议
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高恩新受邀作专题报告,围绕“公共管理学科转型发展的探索与思考”,从守正创新、交叉融合、强化服务三个维度,介绍了公共管理学院在以国家战略为导向开辟学科发展新赛道、创刊《行为公共管理与政策》引领学科前沿、依托城市更新发扬学科优势特色等方面的实践与思考。

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高恩新作专题报告
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聚焦科研核心关键领域,以翔实数据分析各业务条线的文科科研情况,结合典型案例与内外对比分析,剖析当前学校文科科研面临的核心问题,明确未来发展着力点。霍九仓着重分析了2025年国家社科年度项目拟立项情况,部署新学期项目申报安排及重点工作,强调提前布局与精准发力。雷浩系统分析第十七届哲社成果奖获奖情况及校设机构运行现状,提出加强成果闭环管理、提升高能级平台效能、优化非实体机构布局等举措。曹凯基于创新团队项目数据,多维度分析跨学科交叉研究现状与问题,建议试行跨院系双负责人制,设立文理交叉跨学科专项、打破院系壁垒搭建协同平台、优化评价机制等措施。李丹萍分析国家社科及校内立项AI赋能相关项目的情况,指出当前AI for HASS存在组织化不足、数据利用薄弱和范式创新滞后等问题,提出强化学科规划引领、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凝练重点方向等突破路径。王曼围绕科研模式由传统、分散的“小科学”向国家战略牵引、有组织的“大科学”的转型需要,提出构建院校“动车组”、实施专项专员制度等科研体制机制改革路径。
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吕志峰立足“两个大局”和时代挑战,指出文科科研观念亟需由“传统学科意识”向“问题意识”“战略意识”“服务意识”“贡献意识”转变,并就本学期文科科研十大重点工作进行部署和解析。

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吕志峰讲话
相关报告和发言激发了与会人员的深入思考和热烈讨论。中国自贸战略研究院院长高融昆表示,文科科研应建立自主评价指标和体系,实现从“跟随”向“示范引领”的转变,在坚守传统优势与打造特色方向之间找到平衡点。哲学系副主任陆凯华从青年学者视角,就应对人工智能时代巨变和推进有组织科研提出建议。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连燕玲认为,应用社会科学应注重将学科发展和新兴科研平台建设紧密结合,推动传统文科实现内涵式发展和转型。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雷启立作总结讲话
雷启立在总结讲话中强调,暑期党委全委扩大会已清晰擘画文、理、工、交叉“4321”学科新布局,在此背景下,文科发展要振奋精神、鼓足干劲。针对“十五五”期间文科如何实现突破性发展,他要求大家要跑好老赛道、探索新赛道,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一是增强积极主动的“挖矿”意愿,紧扣时代和社会发展脉搏,抓紧谋划学科转型发展的新方向、新路径;二是要塑造极具竞争优势的“探矿”能力,持续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领悟,重点关注国家战略需求和社会发展核心议题,充分发挥学科特色优势,形成独到的战略判断力和视野,精准定位文科发展“矿藏”所在;三是要全面提升“采矿”能力,通过有组织科研、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等方法和路径,将文科的学术优势切实转化为推动国家富强和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
大家一致表示,通过本次会议,认清了问题、明确了方向、鼓舞了士气、达成了共识,各院系基地平台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扎实的行动,把握“十五五”文科发展新机遇,推进文科科研突破升级。
图文、来源|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 编辑|隋华颖 编审|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