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推出的“生育友好岗”试点,通过实行弹性工作制,采取弹性上下班、居家或远程办公、灵活休假和绩效考核等柔性管理方式,为劳动者兼顾工作和家庭,特别是兼顾生育和幼儿抚育方面的现实需求提供了很多方面的便利。但这项工作的推进,肯定离不开企业的支持,那如何让更多企业自愿参加到这项工作当中来呢?
从去年11月开始试点至今,上海市已经有500多家用人单位参与“生育友好岗”试点,涉及岗位3000多个,惠及人数达6000多人。为吸引更多用人单位积极参与“生育友好岗”试点,上海市人社部门还推出了一系列引导政策。
上海市就业促进中心职业介绍处处长王晓亮:对于影响力比较大的、吸纳就业比较多的提供“生育友好岗”的用人单位,在政策引导上面做了进一步聚焦。比如,可以优先去享受重点企业的用工服务,申请就业创业经营基地,参加促进就业的先进企业的评选等方面,我们都是给予优先的支持。
据介绍,当前上海市在“生育友好岗”试点推进中,首先瞄准互联网行业、文化创意行业等新经济业态,软件编程、视频剪辑、产品设计、网络主播、外语翻译和销售等新职业形态,选择管理制度成熟规范的大型企业和国际化公司。今后将逐步向灵活就业人员覆盖,同时加强劳动者权益监管,避免个别企业利用劳动者有幼年子女需要照顾的弱势心态,模糊劳动关系以逃避为员工交纳社保。
上海市人口研究专家认为,人口周期的转变是一项长期工程。在企业设置“生育友好岗”,只是这项工程刚刚开始走出的一小步。未来“生育友好岗”不应局限于个别岗位,而应是兼顾企业效率和社会价值的普遍用工模式。

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 教授 卿石松:“生育友好岗”不应该是一个特殊的岗位类型,而应该是一个由制度上、文化上去引导的环境。它的范围应该是越来越大的,能适合或者能够满足年轻的父母的需要的、需求的,给他们提供一些支持的。
阅读原文
来源丨CCTV-13
编辑丨王蓝萱
编审丨戴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