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媒体关注 / 正文

从高中到大学,“人设”重塑中……

2025年08月19日

  过了夏天,又有一批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将走进校园,开启一段崭新的人生旅程。

  这不仅仅是多年寒窗苦读后迎来的一个学习的新阶段,更是走向更广阔、更丰富人生的新起点。

  从高中到大学,十八九岁的少年和中年的家长们准备好了吗?

  华东师范大学大夏书院副院长、副教授王郦玉从事高校学生工作和生涯指导工作19年,她给大一新生们支招:树立目标、寻找方法、增添自信。同时,她也提醒刚刚“升级进阶”的大学生家长们,适当关注、适当放手,才能让孩子走得更远。


走进大学,准备好了吗?


重塑一个自我


  与中学阶段的学习不同,自主性、自律性是大学阶段学习与生活的显著特征。

  在大学里,没有了班主任的日夜督促,没有了家长的反复叮咛,所有的学习安排、课程选择要靠自己完成,即使同一个班级或者专业的同学也可能有完全不同的课表。

  除了课堂授课还有海量的数字化平台课程信息资源,获取信息、掌握方法、寻找规律都要靠自己探索,每个人都可以打造一个独一无二的知识结构体系。

  这就是大学,一个可以重塑自我、探索世界的广袤天地。


认识一座城市


  在高中阶段,同学们习惯了“学校—家”两点一线的简单路线,也没有太多时间打理和安排自己的生活。

  进入大学,不少同学会离开家乡,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要适应新的城市环境、气候特点、饮食习惯、当地风俗,还要学会照顾好自己的饮食起居,在认真学习的同时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注意交通和出行安全,保护好个人和家庭隐私。

  在学习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同学们或许会发现,自己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性,也会悄然展现大学所在城市的文化印记。


结识一群挚友


  进入大学,同学们遇到的,可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大家来自不同的城市和中学,因为相同的志趣和选择走到一起,其中的几位,会生活在同一个寝室,成为朝夕相对的室友。

  然而,因为十多年来各自生活习惯的差异,同一寝室同学的生活作息、爱好习惯、处事方式很难完全一致,这就需要同学们学会相互理解和包容,不能只从自身的立场和偏好出发,要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论语》有云,“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学会了这些基本原则,也就学会了如何与他人相处,也就有可能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新朋友,这也是大学阶段要学习的重要一课。


初入大学,要如何调适?


树立一个目标


  好不容易闯过高考关,走进了自己一直向往的大学校园,是否意味着可以就此“躺平”、随意挥霍时间了呢?显然不是。

  在适当的休息和调整之后,同学们需要扪心自问:“我为什么要上大学?”仅仅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望,还是为了找到人生发展的方向与意义?仅仅是为了将来毕业找份工作,还是为了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贡献自己的智慧?

  不同境界的目标会影响主动努力的程度,也会决定未来成就的高低。

  从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那一刻起,就可以通过信息搜索、请教师长或反躬自省,来找到自己人生发展的新航标。

  如此,待进入大学之后,才不会浑浑噩噩,走出大学之后,不至于碌碌无为。


寻找一种方法


  大学的学科、专业划分区别于高中的课程,有些高校在入学阶段甚至不分专业,或只划分大类,无论哪种情况,进入大学之后要根据大学期间的培养方案来安排自己的学习。

  在其中,方法的学习和规律的掌握尤为重要,要学会广泛搜索信息并主动请教自己的老师、学长学姐。在大学里,提问是一种促进思考的方式,许多问题的解答、观点的碰撞、创新的发现都是通过提问获得的,很多问题的答案也并非唯一的、绝对的,同学们需要学会在思考基础上的质疑与审视。

  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时代,同学们也要掌握一些基本的AI工具,通过对AI的提问来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增强应用能力。

  但与此同时,也要通过去伪存真的信息筛选、沉浸深入的经典阅读、类型丰富的实践拓展来培育自己以创造性、批判性、合作性为特性的高阶思维,让人工智能为我所用。


增添一份自信


  在高中阶段,同学们主要通过考试分数、排名来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进入大学,评价方式更为多元,除了所学课程的成绩指标之外,还有思想道德与行为表现、学科竞赛、创新创业比赛、实习实践、志愿服务等多个维度的评价。

  即使是在高中阶段考试成绩出类拔萃的同学,进入大学之后也有可能发现,与同学相比,自己在某方面的能力不足或者表现欠佳。

  面对这种情境,其实无需烦扰,同学们顺利考入了大学,本身已证明了自己的学习能力,继而要做的,是取人所长,补己之短,同时也在新的环境和学习群体的比照中,发掘自己的潜能和志趣,发现自身独特的优势和可迁移、可转化、可持续增强的能力。

  同学们也要敢于尝试人生中未曾经历过的全新挑战,比如第一次在公众场合演讲、第一次策划组织班级或社团活动、第一次参加国际研讨会等等。

  在大学,无需惧怕失败,敢于挑战自我,就是成功。


娃进大学,家长该做什么?


给予一份关注


  在这个世界形势和产业格局瞬息万变的时代,考入大学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同学们的成长与发展的关键阶段还需要家长们一同出谋划策,在大学阶段因为学业压力、人际交往、情感问题等引发的烦恼也需要家长及时给予关心、理解和支持。

  当然,这种关注也无需是360度全方位、无死角的,毕竟孩子们已经成年,需要保留个人的隐私,更需要在生活的淬炼中独立面对困难、稳步成长成熟。

  建议家长朋友们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和家庭的长远计划给予适当的建议即可,切忌将自己一厢情愿的想法强加到孩子身上,那恐怕只会引发孩子的逆反情绪,导致亲人之间的隔阂与疏远。


开启一段旅程


  在孩子步入大学之后,家长们或许会拥有更多可供自由支配的个人时间,在指导孩子做好未来规划的同时,也希望家长朋友们安排好自己的时间,调适好自我的心情,既不用因为孩子离开家庭融入集体生活而过于失落,也无需为可能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过度焦虑。

  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持续吸收最前沿的科技信息和最深厚的人文养分,在工作与生活中自然拓展自身的眼界,让自己的身体和心情都保持在一个良好的状态,就是对孩子最鲜活的榜样示范和最有力的精神勉励。

  《庄子》有云,“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转眼之间,同学们已然长大成人,即将昂首步入大学。

  大学是人生中最值得期待的起点,也是很多人回首之处最难忘的岁月。

  青春虽然短暂,却因其美好而永恒,人生难免孤独,却因一路知遇而烂漫,愿同学们心怀天下,脚踏实地,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阅读原文


记者王郦玉

来源第一教育

编辑丨王蓝萱

编审丨戴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