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每个周日下午,只要天气晴朗,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紫竹小学(简称“紫竹小学”)的田径场与篮球场上总能见到不少学生与家长在一起做运动或者玩游戏的热闹场面。这就是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简称“体健学院”)为紫竹小学量身定做的“活力校园—周末亲子日”活动现场。



日前,一项全球性的健康促进行动框架“为动而生(Designed to Move)”的调查认为,这一代儿童将可能成为史上第一代比他们父辈少5年寿命的人!缺乏身体活动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缺乏身体活动的行为、习惯会由一代人传给下一代人。如果父母双方都积极参与身体活动,他们的孩子积极参与的几率是其他儿童的5.8倍。为了改变家长的运动行为和生活习惯,让孩子们获得健康和充满活力的家庭教育,近两年来华东师大体健学院院长汪晓赞教授带领其研究团队,聚焦青少年健康促进,积极研制了相应的行动计划,打造“活力校园”项目,并取得丰硕成果。


汪晓赞团队研制的行动不仅包括“打造KDL优质小学体育课程”、“建设慕课引进Brain Break——文化课上的微运动”、“设计教职工健康促进计划”等提高学生课中身体和教职工参与的活动,还涵盖课后、课外活动和家庭、社区参与活动等五大内容。在紫竹小学开展的“周末亲子运动”就是校外体育活动的一种重要的内容和形式。
打造活力校园增强青少年体质
在紫竹小学开展的“周末亲子运动”系列活动主要由学生和家长自愿报名参加,要求报名参与的学生家长每周要能够坚持与孩子一起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有响应习主席号召而隆重推出的“亲子快乐足球”;有关注人道主义精神的“尼泊尔地震团队救援行动”;有学生和家长喜闻乐见的“篮球火”;也有轻松、调皮、欢快“亲子互动韵律舞”,还有激动人心的“团队校园定向寻宝”……在活动现场,“运动员们”积极参与的场景随处可见:孩子满头大汗地飞奔在运动场上;爸爸扶着女儿齐心协力地参与大脚板接力游戏比赛;妈妈和女儿背靠背夹着小篮球像一对小螃蟹似的斗志昂扬地横穿过赛道;爸爸和儿子伴随着动感欢快的音乐在舞姿中互动;妈妈汗流满面地背着儿子穿过重重障碍抵达终点……。


紫竹小学五(5)班的陆屹辰同学说,“每次亲子活动,爸爸妈妈都会来学校陪我参加。我很喜欢这样的活动,因为每次活动都会有不容的项目,每个项目都非常有趣。亲子运动不仅能让爸爸妈妈和我一起运动、一起做游戏,而且还可以让我认识更多的新朋友。”陆屹辰的妈妈潘女士说,自从学校开启“周末亲子运动”以来,她和先生几乎每次活动都陪孩子一起参加,因为这种活动不仅拉近了孩子与他们之间的距离,而且让孩子现在更喜欢运动、更健康。
紫竹小学校长张计蕾表示,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运动兴趣,全面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紫竹小学从2013年起就与华东师大体健学院就打造活力校园合作开展了一系列有益的尝试,“周末亲子运动”便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张计蕾说:“通过一年的尝试,该活动在我校创立了积极的运动氛围,不仅搭建了良好的家校互动平台,而且对我校学生的个性、以及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亲子关系都起到了非常有益的影响。”
发挥溢出效应服务社会基层
据悉,自2014年11月起,华东师大体健学院便开始尝试在紫竹小学开展 “周末亲子运动日”系列活动。该系列活动包括身体活动、团队协作、勇于挑战、亲子互动等不同类型。在开展周末亲子活动过程中,汪晓赞及其团队通过使用自主研发的运动智能穿戴设备,对孩子们平时的日常活动状况和行为进行实时数据监控、监测与干预,从而帮助孩子们通过有组织的运动产生运动负荷和消耗能力。
上海市教委体育教研员王立新表示,从目前上海市乃至全国范围来看,类似于周末亲子活动的体育活动理念很多,但像华东师大体健学院这样付诸实践的很少,“周末亲子运动动”是对上海市学校体育工作的创新。在活动中,不仅增强了家长和孩子们的体质,促进了和谐关系的形成,更重要的是帮助家长树立了父母对于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意识,让家长学会了通过体育活动来给孩子们营造健康成长的环境。
事实上,“周末亲子运动”系列体育活动只是华东师大体健学院近两年针对上海市小学生开展的“创新体育小学试点项目”和打造“活力校园”项目的一小部分内容。据汪晓赞介绍,自2013年3月24日起,该项目相继在二联小学、广灵路小学、虎林三小、一师附小、紫竹小学等五所沪上小学开展。在华东师大体健学院、耐克体育公益部、5个试点学校、80多名志愿者多方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之下,于2013年6月份顺利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任务。5个试点学校在3个多月时间里开展了曼联少儿足球、创新课程、欢乐长跑、LA滑板、周末亲子活动共192次。目前该项目还在继续推进中。汪晓赞及其团队经过大量严谨的研究数据说明:该项目有效地促进了试点学校学生心理健康、身体健康以及家庭亲子关系的积极发展,受到了试点学校教师、参与项目的学生、家长和志愿者的好评和积极反馈。

创新培养模式力促大学生成才
谈及在紫竹小学开展“周末亲子运动”的初衷,汪晓赞说:“服务社会、发挥高校溢出效应,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青少年体育与健康也是我们关注和研究的重点,在紫竹小学等学校开展的‘周末亲子活动’可以说是一个多赢的活动。它不仅有助于提高青少年体育兴趣、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促进家校互动、亲子关系;而且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平台,并有助于我们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更好的培养体育专业学生。”
正如汪晓赞所言,该项目的开展不仅让参加活动的学生与家长受益匪浅,也让参加活动的大学生志愿者收获颇丰。华东师大社会体育专业2012级的谢鹏辉是紫竹小学“周末亲子运动”的一名志愿者,他和体健学院其他博士、硕士和本科生志愿者们全程参与了该活动,并主动策划、组织了活动中的不少运动项目。他说,“我从大一开始参加这项志愿活动。我非常喜欢参与这样的志愿者服务。实践出真知,在这里我学习到了很多课本里学不到的知识。”
事实上,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也是华东师大体健学院开展该项目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这方面,体健学院已经迈出了扎实的一步。据悉,在紫竹小学开展的“活力校园——周末亲子系列活动”相当大一部分都是由体健学院的大学生们自己设计、自己组织、自己实施的大型实践活动。参与人员包含20名体健学院人才学校的本科生,8名硕士研究生,4名博士生和2名访问学者。作为活动的主要实施者,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们需要自己设计活动方案、自己布置活动场地、自己组织和培训活动人员……。从活动开始的前期准备、策划和培训,到活动过程的各项组织与管理,再到活动结束的总结和反思,都由学生们自己动手、亲身去体会和领悟,年长的博士生和访问学者主要作为活动顾问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这一切都为尚缺乏工作经验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们提供了良好的锻炼和发展平台,不仅可以培养他们为社会、为他人服务责任,更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实践创新能力。通过与孩子“玩”在一起可以帮助这些未来的体育教师们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促使他们更快、更早地进行学生—教师的角色转换,做好工作前的准备。
对于此,汪晓赞说:“我们希望通过‘周末亲子运动’等活动,不仅能够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和良好亲子关系的养成。同时,我们更希望通过这些活动培养我们的学生乐于服务他人的精神,提高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从而进一步完善我校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机制,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有用之才,增进高校服务基层的能力。”
阅读原文
记者|刘金玉 肖启玉
来源|中国新闻社
编辑|吴潇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