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正文

东方早报|2500万人口上限“很严格”

2016年01月25日


人口调控


  上海市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人口研究所教授吴瑞君说:“控制人口不控制人才,意味着对一般的、低端的人才力度调控要加大,总量控制在2500万,要有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引进来,更多的低端人才出去。”他还指出,要防范人口调控的负面效应。考核跟政绩挂钩,必然就会有造假。那么,资源配置就会不匹配,上学、交通等问题就更突出。


2014年上海常住人口2425万,根据“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上海人口要控制在2500万以内


控制人口但不控制人才


  草案:严格控制常住人口总量。落实国家严格控制超大城市人口规模要求,统筹人口与产业发展、城市布局、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到2020年将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万人以内。


  上海市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人口研究所教授吴瑞君:2014年,常住人口2425万,到2020年,不超过2500万,也就是说,“十三五”控制在2500万以内,难度是非常大的,上海城市规划2040年也还是2500万,所以,未来的人口增长空间已非常有限。吴瑞君指出,上海的少子化、外来人口导入体现为低生育、高流动。老龄化的趋势已成为常态,这种趋势将延续发展下去,人口规模严格调控以后,人口结构问题、老龄化问题表现得更为突出,在户籍人口无法调控的背景下,预测2040年,户籍人口在1500万左右,如果常住人口不超过2500万,也就是说,外来人口总共就不能超过1000万,可现在这个数字已接近1000万,人口结构的问题将来有可能更加突出,所以,要考虑人口结构优化。

  即使是长期调控目标,也并不意味着每个区县人口发展的数字不变。2040年的2500万有可能不同于2020年的2500万,人口的空间、素质都将有很大的变动。

  控制人口不控制人才,意味着对一般的、低端的人才力度调控要加大,总量控制在2500万,要有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引进来,更多的低端人才出去。

  上海的优质资源比较集聚,如果不控,环境等资源就压力较大,调控的目标是否合理,调控的手段是否科学,这才是关键,调控主要不是控,而是调。

  同时,要防范人口调控的负面效应。考核跟政绩挂钩,必然就会有造假。那么,资源配置就会不匹配,上学、交通等问题就更突出。


宜居城市规划要有所留白


  上海市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人口研究所教授吴瑞君指出,上海的少子化、外来人口导入体现为低生育、高流动。老龄化的趋势已成为常态,这种趋势将延续发展下去,人口规模严格调控以后,人口结构问题、老龄化问题表现得更突出。

  草案: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到2020年,全市规范建设用地总量实现负增长,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3185平方公里以内,现状低效建设用地减量50平方公里


  吴瑞君: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也跟人口调控有密切关系。

  人口规划的目标要大于人口调控的目标。

  预测2040年上海的人口至少要2800万,因常住人口统计是不包括外籍人口的,但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我们的国际化程度很低,国际化人口不及1%,世界上的国际大都市最低的5%,最高的纽约达20%,将来,外籍人口数量也会增加,他们也会占用公共资源,所以,在规划时,这个数字要有所考虑。作为一个宜居的城市,在建设中我们的规划要有所留白。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副主任丁金宏政府部门比较坚持要控制人口,主要是管理中确实遇到很现实的问题,城市发展过程中,超大城市有很多优势,吸引很多人来创业,来满足自身的发展需求,这也是必然的趋势。

  虽然我们知晓这个客观规律,但城市要健康平稳地运作有它自己的要求,特别是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感受强烈。所以,尊重客观规律是一个方面,尊重生活在城市中居民对健康平稳发展需求是一个方面,一个是规律,一个是价值,这两者会碰到冲突。

  这两个方面都要尊重,现比较尖锐的是大城市发展集中在极少数的上海等城市,这些地方矛盾突出。

  对生活在其中的居民,对管理城市的政府,对规划城市的规划者,他们自身感受到这个难题的不可逾越,包括交通等问题在内,几乎到了没有人口总量控制,问题就没办法缓解,只会加剧的地步。如我们正在严格控制汽车的消费,在倡导公交优先等,但我们交通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小区停车也是问题。

  当然,交通管理、交通建设等还需要努力,但我们在建设方面已经做到极致,管理办法已经想尽办法,在此前提下,如果不控制人口,这些问题只能导向更加严重,这问题也非常现实。

  世界范围内都碰到过城市成长中的烦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不是我们先提出来的。

  英国人提出过,控制伦敦蔓延增长,世界范围内大多有过缩减大城市的规划,巴黎、东京都有过。不同的是,这些城市走得较早,现在它们的发展已趋于稳定,城市不面临人口导入的这种压力,城市规模也没我们的大。我们城市化走到半途,城市规模已超过他们,这个城市压力是史无前例的,世界范围内也找不到先例,所以,我们必须认认真真做好大城市控制工作。”

  上海人口宏观调控,2500万严了点儿,但是可期待的。这个控制目标是比较现实的。

阅读原文

记者|臧 鸣

来源|东方早报

编辑|吴潇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