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江流域的问题,陈振楼已经关心了近20年。这位华东师范大学的学者、全国人大代表,从1997年开始呼吁要重视长江流域产业布局的科学性,近20年来孜孜不倦地为长江生态奔走。此次两会,他再次提出,要进一步加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修复。
长江水环境污染问题逐渐严重
陈振楼告诉记者,从1997年开始,他几乎每年都会提关于长江方面的一些建议。“原来呼吁过整个长江流域的产业布局的问题,重化工产业布局太多了。第二个是长江水源地的保护问题,包括上海这边长江口水源地保护的问题。第三个主要是呼吁长江流域的环境污染治理的问题。”陈振楼说,几乎每两年他都会有一个和长江有关的建议。
为何对长江问题如此“情有独钟”?陈振楼说,一开始主要是因为他是做这方面研究的,而在做水环境研究的同时,他逐渐发现长江水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长江流域是我国的主要经济命脉,流域水资源约占全国总量的35%,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国土面积的18.8%,养育着全国三分之一的人口,经济总量占全国GDP的54%。”陈振楼说,自1998年长江发生全流域特大洪水以来,在国家层面已经陆续实施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修复重大工程,初步遏制了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全面恶化的态势。但是,由于近十几年来长江流域经济一直处于高速发展时期,而流域立法和综合管理体制机制始终处于缺位状态,“九龙治水、各自为政”的现象导致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严重滞后,流域缺水风险和污染风险居高不下,局部生态环境甚至严重恶化。
根据2014年的最新统计数据表明:长江流域废污水年排放总量已达到338.8亿吨/年,为改革开放前的三倍,接近黄河年均流量;劣于Ⅲ类水的河长比例超过1/5,为22.6%;80%的湖泊和43.7%的水库呈中、轻度富营养状态,其中国家重点治理的“三湖”太湖、巢湖和滇池仍处于中度、甚至重度富营养状态。
上海还有56条黑臭河道
陈振楼的建议是,进一步加大三江源的保护力度,严禁一切开发活动,并实施长江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统一调度。他还提议要实施长江中下游江河湖连通和生态修复工程,强化枢纽型水利工程的调控作用,逐步拆除部分已失去功效的闸坝,疏通河网“毛细血管”。同时结合长江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建设“会呼吸”的湿地型滨水岸带。并且要加强城市废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和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作,大力推广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源头减排力度,充分发挥城市绿地、道路、湿地等对雨水径流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在长江中下游建设一批海绵城市。
在他的建议中,有一项很重要的是要加强城市和乡村中小河流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上海处于长江中下游,长江流域的环境问题和上海息息相关。”陈振楼说,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上海人,陈振楼最早就提出过对苏州河黑臭的治理,后来是有关黄浦江水葫芦治理的问题。而目前,上海的水质问题依然堪忧。陈振楼表示,从最新的监测数据来看,上海的劣五类水质占一半左右,大多集中在上海的中小河道,治理任务较重。
“现在普查下来,上海还有56条黑臭河道,嘉定最多。”对此,陈振楼建议,要加强农业生活污染源和雨水污染源的治理,加强污水收集网管的建设。“上海是一个河网地区,我一直在呼吁能否因地制宜,沿河网建滨岸绿色生态。”陈振楼表示,上海很多河岸带是可以改造的,有些只要保护就可以了。这个工作做好了,就能在江南水乡打造绿色生态网络。
中小河道“疏浚”使“流水不腐”
对此,上海市环保局局长张全代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今年上海的水环境治理将开始实施新的行动计划。两个基本目标已经发布,即2017年要消除黑臭,2020年基本消除劣五类水体。
他告诉记者,这几年通过整治,上海的水环境逐步在改善,但还是不能让人特别满意,主要还是中小河道比较差。问题主要分布在三个区域,中心城区主要是泵站“放江”污染问题,也就是污水排放积到了雨水管道里。“现在市里也正在研究,启动一些大项目解决这样的污染问题。”城郊接合部则加强“五违”整治和集污纳管,还要对相应的小河道进行疏浚,让“流水不腐”。还有一个就是对农业肥料污染河道的整治。
上海市奉贤区南桥镇杨王村党委书记、杨王经济园区主任孙跃明代表则告诉记者,上海奉贤正在做有关水污染整治的行动,而且取得了成效。孙跃明说,奉贤在东部、西部各建了一个污水处理厂,把奉贤的污水排放整个纳入管网,使河道水质得到了很好的保护,“现在你可以到奉贤的河道里钓鱼、抓虾。”孙跃明表示,未来奉贤还将在中部再建一个污水处理厂。
阅读原文
记者|刘晶晶
来源|青年报
编辑|吴潇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