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正文

上海教育新闻网|“东方印象派”走进高校 农民画教学工作坊开班

2016年05月04日


  中国的农民画艺术细致描摹着社会的变迁、文化的交融、民众的自觉选择,构成了中国特定历史情境中的一种“文化景观”。以“博物馆与文化景观”的2016年“国际博物馆日”(5月18日)即将来临,“农民画与文化景观——农民画教研成果展”于今日(4月29日)在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启幕。



  西北地区的黄土高坡、江南水乡的户户通桥……我国各地域的农民画风格迥异,色彩斑斓、手法夸张,有东方毕加索之美誉。记者获悉,本次展览共展出不同地区和风格的代表性农民画作品24幅,展现了半个世纪以来农民画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与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生活的关系,形象地说明了农民画的基本风格、地域特色以及与传统民间艺术之间的渊源。

  西郊农民画画法独特、内容广泛,乡村题材较为常见且表现饱满热烈,在农民画中独树一帜,去年被列入上海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西郊地区近年来正在经历城镇化过程,城乡二元到城乡一体、村落共同体与社会记忆、社会角色的市民化、村落与人的现代化转型等,都在西郊农民画中得到了再现,使得西郊农民画更具社会学、人类学、当代史等多学科的研究价值。

  此次画展上,西郊农民画传承人胡佩群带来4幅作品,有的体现了农村喜庆的节日场景,有的则描绘城市化进程中的角色转变。谈及非遗传承,胡佩群呼吁青年一代的加入,“老一辈欣赏农民画总能引起与过去的共鸣,许多年轻人却看不懂”。为了架起青年一代与农民画的桥梁,长宁区民俗文化中心正推进普及新泾地区中小学的农民画兴趣课程,并在寒暑假向市民免费开放相关课程。

  展览期间,华东师大图书馆特设专题书展“民俗与民间艺术”,另设传承人亲自授课的“手•承:西郊农民画现场教学工作坊”、由本校民俗学教授和农民画藏家联合主持的“研•承:农民画田野调查经验交流工作坊”以及由华东师大附属中学教师带领初中生参与的“童•承:中学美术现场教学课@博物馆”等博物馆教育活动。同时还将结合农民画展举办网上参与和现场参与的填色、刻纸等艺术实践活动,为e班、“青马工程”、青年教师联谊会等机构提供博物馆实践和博物馆教学机会。

  据了解,本次由华东师大博物馆华东师大社会发展学院、长宁民俗文化中心和华东师大图书馆主办,华东师大民俗学研究所、华东师大民俗学博物馆和上海长宁区新泾镇社区文化事务中心承办。展览将持续至5月31日,之后计划在上海高校和区县巡展。


阅读原文

记者|金寒草

摄影|田波澜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编辑|吴潇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