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中国经济2016年半年“成绩单”发榜。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3406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7%,二季度增长6.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2097亿元,同比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134250亿元,增长6.1%;第三产业增加值184290亿元,增长7.5%。从环比看,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8%。数据反映出这样一个现实———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持续增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上半年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对此,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6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6.5%-7%,上半年经济增速符合预期。要特别看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正在显现,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同时也要看到在上半年经济运行中所呈现出来的突出问题,为此要坚定信心,主动作为。
保持定力,稳中有亮点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原总裁梅兴保表示,上半年中国经济走势平稳,表明宏观调控很有成效。部分地区的过剩产能已经通过一系列措施得到逐步压缩。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内部控制委员会委员、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张连起表示,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升,稳中有新,6.7%的数据总体上符合预期。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协副主席陈章良表示,在当前复杂的内外部经济形势背景下,中国经济不宜过热过冷,上半年经济增速实现6.7%实属不易,既表明了中国经济的定力,也证明很多地方经济转型升级见到了实效。同时,在稳定物价和保障就业等方面,上半年的成绩单也可圈可点,“在前期调研中我们发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解决了大批年轻人就业和创业的问题。另外,地方政府在精准扶贫方面持续发力,上半年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注意新问题,强化新动能
展望2016年经济下半场,委员们纷纷表示,中国经济要赢在转折点,一些问题需引起注意。
张连起表示,虽然“三去一降一补”取得一些成效,但压力依然严峻,一些问题仍要引起高度关注。其中要高度关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民间投资增速不振的情况,这些问题表明“三去一降一补”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去产能与降成本“两翼”需先行展开,同时,要强化和壮大新的发展动能,用新的动能改造和提升旧的动能。在新动能方面,除了高科技企业和高端制造装备领域,还应在其他领域进一步拓展。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黄泽民也表示,要高度关注民间投资占比下降的现象,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让民间投资者树立信心、找到兴奋点。
梅兴保表示,应关注由产业布局调整带来的区域经济增速分化的现象。同时,去产能需要定力和连贯措施。当前,在国内消费拉动下,煤炭价格略有走高,但需要强调的是,一些产能过剩的困难企业需要在压产中把握调整机会,同时也应支持和鼓励钢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方式换取发展优势。
陈章良提出,今年全国夏粮总产量略有下降,要抓紧秋种、秋收工作,确保今年粮食不减产。梅兴保也表示,应积极推动农产品结构调整,将农业产量与劳动生产率结合起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
阅读原文
记者|崔吕萍 孙琳
来源|人民政协报
编辑|吴潇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