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颁奖大会于10月31日举行,华东师大刘君德教授、桂世勋教授荣获最高奖项“学术贡献奖”。他们年过八旬,颁奖现场畅谈学术人生。

全市四位“学术贡献奖”获得者 ,华东师大刘君德教授、桂世勋教授获奖,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嘉鸣颁奖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民族复兴的征途上,在上海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作用举足轻重。上海市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颁奖大会于10月31日举行,颁发了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学科学术优秀成果奖和学术贡献奖,学术新锐奖。
华东师大共有85项科研成果获奖,获奖总数稳居全市第二。在多项核心奖项上实现重要突破,共获学术贡献奖2项、学术新锐奖3项,以及一等奖19项、二等奖61项,充分彰显了学校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扎根实践、服务需求”的鲜明特色与强劲实力。
|上海哲社最高奖,华东师大占两席

刘君德教授(左起三)、桂世勋教授(右起二)上台领奖并发表获奖感言
在颁奖大会上,最高奖项“学术贡献奖”的颁发备受瞩目。全市四位获奖者,华师大占两席:地理科学学院刘君德教授、社会发展学院桂世勋教授获此殊荣。
刘君德教授潜心学术六十余载,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行政区划体系”为毕生追求。他所创立并领导的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已成为民政部重点研究基地,其理论创新与实践成果深刻影响了我国的城市发展与区域规划。
桂世勋教授作为中国人口社会学、老年学及社会保障研究领域的奠基人之一,其研究始终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以深厚的学术积淀与前瞻性视野,为多项关键性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与实践方案,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贡献了智慧。
|薪火相传,新锐青年奋进

闫方洁教授作为学术新锐奖代表上台领奖(右二)
华师大文科科研人才梯队建设成效显著,“传帮带”机制持续赋能青年学者成长。在此次评选中,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闫方洁、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杨连星、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王嘉军荣获“学术新锐奖”,充分展现了华师大青年学者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与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中的使命担当。
|华东师大众多成果 闪耀社科殿堂

殷德生教授作为一等奖获奖代表上台领奖(右三)
在一等奖获奖成果中,华东师大19项科研成果荣登榜单。其中,党的创新理论优秀成果奖3项、学科学术优秀成果奖16项,覆盖华师大教育、中文、历史、哲学、政治与国际关系、体育、经济、公共管理等多个学科,再次凸显出华东师大人文社科学者们不仅在基础理论研究上的深厚积淀,更凸显出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上海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的华东师大担当与积极作为。
来源丨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 摄影摄像丨陈颖 视频制作丨晓松 编辑丨戴琪、刘子衿 编审丨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