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季新学期,是中小学生全面落实“双减”有关部署要求的第一学期,各地都出台了举措推动“双减”政策落地。
落实“双减”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除了课堂主渠道,专家认为,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全面发展的教育,还需要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提升课后服务的吸引力。
在北京,从平原到山区,根据轮岗学校偏远程度,干部教师还可享受每月最低1800元最高4900元的乡村教师补贴。一些学校还为老师们提供了食堂、通勤的往返班车和可供休息的教师宿舍等便利。
据了解,北京市东城区和密云区都已经有多年教师交流经验,已经形成了一套“区县统筹,按需分配,双向选择”的机制。在密云区,每年寒假过后,由区教委统计各学校需求,兼顾校长、教师的教学特点和意愿需求,进行统筹配置。
专家指出,轮岗的目的是要提高教学与教研的质量,也是“双减”这个系统性工程当中的一步。
今年开学第一课,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教育集团的165名干部就进行研修活动,聚焦“双减”背景下教学与教研质量的提升。作为培训中小学教师的学校,他们研讨的焦点是“双减”后学校的需求,具体从“学校管理、课程优化、教师家庭教育指导能力、课堂教学提高质量、作业设计与实施、核心素养如何实现教学转化”等方面,深入探究如何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代蕊华表示:“需求方需要做些调整,供给侧更需要做一些改革。作为学校来讲,在整个的教育教学过程当中,面向每一个学生的教学,这方面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学校应该在课后服务方面,在满足学生基本诉求的基础之上,还要更多地来考虑因材施教,考虑到每个人的他的发展的一些需求。换句话来讲,当每个学生的需求在学校都得到了满足的时候,那么他也就没有更多需要专门到校外去,来做一些特别的补习。”
阅读原文
来源丨CCTV-13新闻直播间
编辑丨赵一航
编审丨戴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