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新闻热点 / 正文

全球31国专家聚沪,共谋大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之路

2025年10月23日 卓越学术 生态+

  10月20-21日,第四届大河三角洲国际会议在上海召开。这场汇聚了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六大洲31个国家、70余个机构180余位代表的国际盛会,以大河三角洲系统演变与治理为核心,搭建起跨地域、跨领域、跨学科的交流合作平台。开幕式由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联合国“海洋十年”大河三角洲计划负责人何青主持。

第四届大河三角洲会议在上海召开

  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助理吕长虹教授代表学校致欢迎辞。他指出,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作为因江而兴、向海图强的国际大都会,正以陆海统筹、人地海和谐的实践,探索可持续发展新路径。华东师范大学秉持“卓越育人、卓越学术、卓越服务”融通发展理念,不仅在文理基础学科与特色学科领域优势突出,更与全球30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持续推动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也为会议的举办奠定了坚实的学术与合作基础。

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助理吕长虹教授致欢迎辞

  尼日利亚巴耶尔萨州州长Douye Diri率代表团出席并致辞。他介绍了尼日尔河三角洲面临的洪水、污染、侵蚀等问题,以及当地通过恢复红树林等措施所做的努力,提出了对大河三角洲会议的三个期待,包括成立全球三角洲联盟,建立三角洲研究网络,并探索成立联合国三角洲保护公约的路径。作为政府部门的重要代表,他的到来为全球大河三角洲治理经验交流注入了更多元的视角。

尼日利亚巴耶尔萨州州长Douye Diri致辞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全国重点实验室何青教授主持开幕式

  本次会议汇聚了10个大会报告、1场圆桌论坛、47个口头报告以及22个墙报展示。会议聚焦全球变化背景下大河三角洲的共同挑战——长江、湄公河、伊洛瓦底江、莱茵河、多瑙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亚马逊河等世界重要大河三角洲尽管在自然特征与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上存在差异,但均面临盐水入侵、滩涂蚀退、风暴潮灾害加剧、生态系统退化等难题。与会代表取得的共识是,应对这些挑战,需要突破学科界限与地域壁垒,深化国际科研协作,提升对大河三角洲系统演变与治理路径的认知。

大会报告

  作为一场兼具科学价值与现实意义的盛会,第四届大河三角洲国际会议不仅是全球专家学者分享研究成果、交流治理经验的平台,更是凝聚责任与共识的纽带——它串联起科学与政策的对话,衔接了地方行动与全球愿景,搭建了当下挑战与未来出路之间的桥梁。

圆桌论坛讨论

  值得关注的是,会议依托的“大河三角洲计划”自2021年获联合国“海洋十年”认定以来,成果丰硕:旗下已获批6个“海洋十年”项目,部分项目仍在评审中;2024年出版《世界三角洲可持续发展报告》;推动科研人员互访超300人次、学生海外交流180余人次,培养留学生18名,为全球大河三角洲研究与合作搭建了坚实桥梁。

  为进一步提升相关各方对三角洲所面临多重挑战的重视,与会专家提出了“三角洲可持续未来的上海倡议”,中英文版将于近期同时发布。华东师范大学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持续推动大河三角洲区域的陆海统筹与可持续发展,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智慧与力量,也期待通过国际合作,让更多“中国方案”为全球大河三角洲治理提供借鉴。



来源|河口海岸全国重点实验室 编辑|隋华颖 编审|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