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正文

上海教育新闻网|如何推动教师培训走向专业化?

2016年12月12日


  “近20年来,我们的学生变了,我们的家长变了,基于这样的情况,教师不能不变。”在日前举行的首届“教师培训者专业发展论坛”上,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教授的呼吁震耳发聩。


教师培训共同体助推专业发展


  “为了应对不断升级的培训需求与培训任务,我们深刻认识到提高培训专业化水平,推动培训者自身的专业发展和自我更新是进一步做好教师培训工作的当务之急。”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陈群表示,要进一步提升教师培训者的专业化水平,需要有通畅的交流平台,开放的研讨氛围和务实的学习共同体的支撑。

  在中国教育学会的领导与支持之下,上海市教育学会和华东师范大学联合提出倡议并协同多家教师培训机构共同发起“中国教育学会教师培训者联盟”。论坛期间,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杨念鲁宣布中国教育学会教师培训者联盟成立,尹后庆任联盟理事长。

  据悉,新成立的教师培训者联盟将针对我国教师在职培训的关键问题,以及教师培训者的专业发展,整合优质教师培训资源,创新教师培训资源流通的灵活机制,为教师培训者的专业发展创造交流的机会,提供研究基地与系统化解决方案,探索培训者专业化发展的有效机制与路径。其主要服务对象为基础教育教师。该联盟将与中国教育学会主持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和教师专业发展研修中心,形成三位一体的对教师专业发展、助推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撑系统。

  近年来,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不断加大对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支持与管理力度,加强对国培计划、教师培训机构的严格遴选,组织研制国培计划教师培训课程标准,乡村教师培训指南,能力提升工程课程资源等。这些管理举措与研究成果,凝结了全国教师培训工作者的集体智慧,使得教师培训工作的各个环节、各项工作有了设计与实施的标准与规范。


教师培训转型不是“急转弯”


  “目前我国共有1600万的中小学教师,要改变这支队伍不能靠人员的更新,而是在职发展。”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教授回顾我国教师培训的发展过程,他指出,我国现行的教师培训工作具有数量型、学历提升型、学科知识补充型等特点。

  袁振国提出,教师培训转型不应“急转弯”,而是进一步加强专业化、个性化、综合化、信息化和校本化的发展。

  袁振国认为,教师培训的质量标准、课程设置、培训手段、培训者的素质要求,以及相应的形式、手段与学校教育截然不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首先要将教师培训这项工作专业化。”袁振国表示,要用研究的态度看待这一课题。同时,每一位教师的学科背景、成长经历和发展需求不同,反过来“倒逼”教师培训向个性化发展,让每位参与培训的教师真正得到发展。

  “教师培训不能仅仅变成一种短暂的、功利性的培训,要增强教师的学术情怀、人文情怀,要成为一个有内在修养的人。因此我们的教师培训工作,应该要努力的让我们的教师在他非所熟悉的学术领域里面有广泛的涉猎。”在袁振国看来,一位优秀的教师对于这个世界的理解、对于人生的理解,对于社会变化的洞察远远超出了他对于学科的理解。正因为这个原因,他才能够在社会生活当中有尊严,受到人们的尊重、受到家长们的爱戴,受到学生们的拥戴。

  在全国的课堂里,新的思想、新的组织形态、新的教学内容、新的手段和方法层出不穷,互联网无疑是其中的弄潮儿。袁振国认为,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信息收集,通过大数据的分析,能够让个性化的教育、个性化的培训变成可能。他发现,教师最活跃、最激动的领域是在他的网络社区空间里面。“充分发挥互动社区的功能,可能是我们这个群体能够最好的利用的一个空间。”

  此外,袁振国认为教师培训主要在学校里是实现,校本研修也是教师培训最可靠的地方。他指出,通过以学校为基础,结合教师培训的功能现状和实际需要。另一方面,要通过个人的反思,通过同伴的互助,通过专家的引领来实现校本研修的高质量,而不是把校本研修变成了本校研修。


专家建议校本研修扎根于实践


  论坛上,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指出,校本研修,应扎根于教学现场。他提到,教研的主体是老师,研究的场所是在学校,研究的成果在教育教学应用中间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因此这样师生交互中间的教学问题在一个学校的场景里面进行研究,这种校本研修是有价值的。

  “在上海,从90年代后期起学校的角色从一个资源配置的客体变成了创造集聚应用有效资源的主体。”尹后庆解释说,教育理念的转变使课程并不仅仅是既定的教材内容,课程是老师和学生在一定的环境下面所运用一定的资源进行学习,而且这种学习是有一定的学习方式的,是这么一个过程形成了一个课程育人的整个过程。所有改革的动力应该来自于学生,学生的发展使得教师的教育行为应该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给予调整。

  这种模式正在成为上海学校改进与发展的新模式,同时也是老师成长的舞台。目前上海确立了200多所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这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是有目标的,对于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见习老师、指导师范生学习方面都有很多要求。这样的校本研修示范性学校有双重任务,即培养学生与成长教师。

  校本研修如何实现教师培训?尹后庆认为,教师实践是融合理论与实践的,强调知识、技能和情意汇聚而成的实践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包括教学中间的规则,包括融汇了老师自己的经验,包括他对教育的信念,包括他很长时间的教育实践所提供给他对于问题的直觉的反映。“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实际情景中的行动,因此这种实践是一定要在情景中间才能还原、才能学习、才能养成。”


阅读原文

记者|金寒草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编辑|吴潇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