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正文

媒体关注|“准教师”研究生党员组织生活聚焦网络言论边界

2018年10月28日


  在当前的新媒体传播时代,人们都能通过网络这片相对自由的空间发出自己的声音,对于青年学子而言,网络平台更是他们表达心声的主要渠道。面对一些社会热点话题时,我们期待青年学子们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所发出的青春之声也恰恰体现出新生一代对于社会责任的担当。

  在全国上下学习贯彻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之际,围绕厘清网络言论边界以及青年学子在网络表达中的角色定位这一问题,来自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的2016级研究生第一党支部的党员们在入学之初,就通过组织生活会展开了积极而热烈地讨论。作为研究生党员,他们既是青年学子中的先进群体,应当引领同学们共同成长;同时,他们未来将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承担传播真理的重任,这一话题的讨论于他们而言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在回顾了新媒体的发展历程后,同学们从2016年上半年我国网络舆情事件中,筛选了与自身生活相关度较大并在青年群体中一度引起广泛关注的7个事件展开了讨论,其中包括罗一笑事件、“网红”Papi酱和网络直播、魏则西事件等。随着讨论的不断深入,网络言论导向的适当性成为讨论的核心。

  李咪咪同学坦言,虽然如今大家的发声渠道很便利,但是言论有边界,自由亦有边界,不能突破法律和道德的底线,反之则有必要采取措施进行限制。“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在谋取自身利益的同时要增强社会责任感、社会道德感,在参与网络媒体讨论时要做出谨慎的价值判断,不能随意转发信息误导他人。” 有同学提到,现在的青年学子要修好“网络舆情边界课”的“八要点”:一要引导舆论的平台,二要上网而不弃网,三要主动而不被动,四要坦言而不假言,五要交流而不交恶,六要回应而不回击,七要作为而不作秀,八要规范而不失范。

  在本次活动中,同学们通过对网络舆情事件和网络言论边界的讨论,不仅认识到了新媒体快速发展环境下的机遇和挑战,也明确了作为学生党员的责任和义务——既要关注社会现实,又要成为引导正确网络舆论方向的有心人。

  总的来说,新媒体时代下对青年学子的网络言论传播进行积极的引导既是社会的责任,也是高校的责任。网络舆情教育也是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所关注的重要主题。华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扎根研究生群体的专业特点,注重引导和促进研究生群体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管理,注重发挥研究生党员群体的引领辐射作用,在研究生网络舆情教育和研究生思政工作上做出了积极地尝试。


阅读原文


记者|蒋瑾 万明霞 戴歆紫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吴潇岚


其他媒体阅读:

光明网|华东师大研究生党员聚焦网络言论边界:吹响喇叭守住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