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由华东师大美术学院主办的“观念的中国性:美术理论上海高峰论坛”在中山北路校区图书馆二楼学术报告厅举行。来自全国的20余位美术理论界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围绕论坛主题发表演讲并展开研讨。华东师大党委副书记杨昌利,策展人、批评家陈孝信,华东师大美术学院院长张晓凌,华东师大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江乃兵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华东师大美术学院副院长郑文主持。
华东师大党委副书记杨昌利代表学校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她表示,此次高峰论坛的召开是华东师大美术学院提升理论研究与关注艺术创作的一次具体行动。“观念的中国性”是非常具有学术含金量且针对性很强的理论话题。相信各位专家通过研讨所贡献的智慧,不仅能为当代文化建设增添一份力量,也能为美术学院理论与创作的发展指明方向。
策展人、批评家陈孝信作为专家代表致辞,他指出“观念的中国性”是中国现当代艺术理论领域的前沿课题,关系到中国现当代艺术的得失成败,关系到中国现当代艺术的昨天、今天和明天,通过此次论坛的讨论,可以为中国的现当代艺术的建构添砖加瓦。
华东师大美术学院院长张晓凌在致辞中表示,只有理论先行,才能更好地引领和指导实践的发展。因此,建构中国当代艺术的话语体系极为重要。本次论坛以“观念的中国性”为题,可谓恰逢其时,希望各位专家各抒己见,为中国当代美术理论体系建设贡献力量。
华东师大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江乃兵在致辞中表示,中国的社会转型和国际关系演进,对社会观念产生重大影响,艺术观念的变革速度令人眼花缭乱,系统探讨与研究中西方当代艺术观念的差异、中国当代艺术的标准与对策等问题,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论坛由华东师大美术学院院长张晓凌、美术学院教师邱敏担任主持,张晓凌和美术学院常务副院长顾平担任学术指导。论坛现场,与会专家围绕“有无必要讨论‘中国性’”“中国当代艺术的观念性如何呈现”“‘中国性’的祛魅”“全球化与地域性”等议题展开研讨,深入讨论了在全球化语境中“中国性”如何在艺术理论中预设和表达。
阅读原文
记者|陈静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吴潇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