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正文

大视觉|王远:“学术”之道

2018年11月13日


  美术教育作为高校美术院校一个重要专业,培养了诸多不同层次的美术教师与美术专业人才。然而,多年的问题主要还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于实践与理论两者之间的理解与处置,其次,高校美术教师的综合能力与职业素养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绿螺
布上油画 90×100cm 王远



万物园

纸上综合材料 不规则形 22×18cm 王远


现象之一


  高校美术教育的教师主要由实践类与理论类组成。通常实践类的教师注重技能创作,理论类的教师注重论文项目,两者关系基本各自为政。这一现状已常态化的存在于高校美术专业院校之中。我们可以从学生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答辩中知晓这一现状的后果——实践类的学生能实践但不能理论;理论类的学生能理论却不能实践。


现象之二


  高校美术教师中分别从事实践与理论的两类人中都具有各自的研究方向,通常所研究的方向具有一定的排他性,比如,从事具象实践创作的对抽象实践创作比较排斥;从事传统理论研究的对当代理论研究不屑一顾。反之也是如此。


万牲园

布上油画 等边三角形 边长90×90cm 王远


我的一些感悟与事例


  我们可以从上述现象获得另一个糟糕的现象,一个导师(实践类或理论类)的研究方向可以影响诸多学生的实践创作或理论研究,同时,学生或都离不开导师的研究套路,甚至可能出现千篇一律的现象发生。

  通常独立的艺术家或理论家可以彰显个人的风格或理念,但是,作为一名大学教师不应该用单一的方向去规定众多学生的发展道路。大学教师需要具备综合的实践能力与理论素养,如此才能具备引导不同学生适合其不同发展方向的能力。单一化或狭隘地让学生从事导师所偏爱的研究方向,应该是当前高校美术人才培养中功利且快餐式的惰性表现。


万牲园

布上油画 等边三角形 边长90×90cm  王远

万牲园

板上油画 不规则形 宽154 高86cm 王远


  我想,个人爱好不应该影响诸多个性迥异的学生发展,即使是具备一定的所谓学术权威者。在我的教学过程中实践活动与理论探讨是并进的,对于视觉艺术历史的阅读也是必不可少的,或许还需对各个时代的美术状况如数家珍。在历史的基础之上去发现个人的研究发展兴趣与方向,或许是一个比较理性的方法与选择。

  导师作为个体在教学中的能力各有差异,如何避免这个差异性所带来的弊端?另一可行办法是从教学的结构中生发作用,那么我们就需要在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上加以宏观调整。然而这个调整不仅需要在一定范围内达成共识,更需要达成共识的有识之士具备相当的智慧与卓越能力以及职业素养与操守。


蓝雨

布上油画 等边三角形 边长190cm 王远

古漪园

布上油画 100×90cm 王远

天花

布上油画 100×100cm 王远


  我个人的创作是以非具象的形式展开,外延呈三角形的架构,内部营造以中国传统18描的勾勒方式为特征,作品以较亮丽的色彩与忽隐忽现的山水、植物、花鸟等事物为基础。由于层层叠加覆盖,造成开始描绘的具体事物变得越来越模糊,以至于难以辨识......可以肯定的是,我个人的作品视觉语言形成与我早年学过国画、书法、水彩、装饰画、连环画、油画甚至还学了三年的设计有关;当然,我也喜欢跨学科阅读与写作。如今,成为一名大学教师已近30年,所幸的是我教的学生包括本科与研究生在内不下百余位,然而,他们的创作至今没有一位与我相像的。或许,这个事例不具有典型性,但是,这个结果确实与我学得比较杂有关。我所理解的“学术”,是学识与技术的相结合,只有当“学”与“术”很好的接洽融合,艺术的实践作用才能产生价值意义,所谓“学术”之道。


锦灰堆

纸上油画 不规则形 90×40cm 王远

锦灰堆

纸上油画 不规则形 90×40cm 王远


学生作品分析


  尼娜来自智利圣地亚哥,是笔者今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她甫一就对弗洛伊德的理论感兴趣,以及对个体的私密性,如关于“家”的这一主题描述热情有加。同时,我们在创作上也探讨了俄国早期在形式主义发展过程中对于“陌生感”的理解。当然,我们最终还是回到了个人作品与历史的差异性问题上。显然,她最后的毕业创作呈现出可辨识的,相关以“家”为中心的私密性虚幻内容,具有视觉上不同于以往的表现力。


Reverie (英语“遐想”)

集合材料 26×30cm 尼娜

Hoy es Ayer (西班牙语“今日即昨日”)

集合材料 79×90cm 尼娜


  郭姗姗来自中国河南,她是麾下在读研三硕士生,起初她对传统油画的再现性有一定研究,近年的创作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油画的肌理感与综合材料的运用发生兴趣。可以看到她的最新作品的视角与材料的质感越来越丰富,所选用的材料大多属于自然生态材料,如大漆、沙子、树皮、铁锈等,当然我们在看到她利用丰富的材料背后,对这些材料的解构与表现。


山水间

布上综合材料 38×20cm 郭姗姗

野望

综合材料 80 x 50cm 郭姗姗

失乐园

板上综合材料 40×30cm 郭姗姗


  崔灏来自于中国山东,他是我的博士生,对于油画而言崔灏显示了一贯对色彩的不敏感性,然而我们可以看到他看世界的视角与描述物体的笔触敏感度强于任何其它方面,从而也产生了一些异样的视觉感受。正如他对作品的表述:——人或有两种状态:低头走路,抬头看天。走路的时候两边的景物是一瞬而过的,驻足仰望的时候,往往景物的诸多细节已融化在了一幅以天空为背景的深邃画面中,透过临窗去追寻最远方,这样的视角引人叹息,抚人安宁。


仰望-黑白2

布上油画 60×80cm 崔灏


仰望-黑白3

布上油画 60×80cm 崔灏


仰望-3

布上油画 50×50cm 崔灏



阅读原文


作者|王远(我校美术学院教授)

来源|大视觉

编辑|吴潇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