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旭红:一所大学必须要有愿景和使命。华东师大的愿景,就是分三步走,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在校领导集体的支持下,我推动了学校理念更新,确立和明晰华东师大肩负的三大使命,即育人使命、文明使命、发展使命。
第一是育人使命。华东师大是一所独特的学校,以教育为特色。如果十年、二十年后,老百姓仍然对教育有很多抱怨,党和国家仍然对教育还很失望,即便那时华东师大所有的指标都在全国遥遥领先、名列国际前列,也不能算是成功。因为,华东师大、北师大这样的大学,肩负着改变教育的责任,肩负着育人使命。
具体来说,就是要改变现在的育人模式,培养自由的、全面发展的人,要在党和国家的站位上,用专业的方法解决教育问题,解决千家万户的烦恼。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是作为世界一流师范类院校的失败。因此,这是我在华东师范大学要做的第一方面的事情。
第二是文明使命。关于文明,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狂妄自大,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中华文明在近代曾面临逐步衰败、乃至可能消亡的危险。几千年前,西方文明从东方文明中吸取了养料,才蓬勃发展了起来。但到了近现代,我们是通过学习和借鉴西方文明发展起来的。比如,现代大学的学院分布、知识体系,就是源自于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形成于三百年前的欧洲,之后在全世界发扬光大的。
接下来,我们如何才能对世界文明作出较大贡献?在我看来,只有建立能够走向世界的中国知识体系,才能使我们赢得真正的自信,也才真正能为世界作出贡献。这是我们对世界文明作出较大贡献的文明使命。

第三是发展使命。我们需要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发现新的工具和力量源泉。到目前为止,近现代人类社会发展的许多重要工具和动能都不是源自中国,比如发动机、蒸汽机、化石能源、核能等。今后,我们要创造能够推进社会发展的新工具、新源泉。
比如生态,如果人类社会能够很好地与生态相融相处,形成生态工业、生态产业,就能够既实现工业目标,又能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比如人工智能,智慧是人类社会的最大资源,中华民族是具有人类最高智商的群体之一,人工智能可以进一步跨越人口红利,解放人类的智力资源,这也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再比如大数据,我国人口众多,产生了海量并多样的数据,这就为我们开发用于发展的“数据能”(即大数据资源,犹如矿山资源,将成为发展的新动能)提供了可能。综上所述,寻找新的发展工具和发展能量来源,就是我理解的发展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