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正文

媒体关注|新形势下思政课教学教育方法研究

2019年04月13日


  4月12日,由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课研究》编辑部主办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 精神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 


图为会议现场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王宏舟,上海市教委德育处处长耿绍宁先后致辞。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王建新主持开幕式。 

  王宏舟提出,围绕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华东师范大学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和优势,在推进思政课建设过程当中,我们肩负着把思政课任务完成好,以及培养年轻的骨干将来从事基础教育领域行业的任务。我们深切感受到,在推进高校的思政课教学的质量提升过程中,要充分的重视教育科学研究的新理念、新举措、新办法在我们思政课教学的运用,这些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提升高校的思政课教育教学质量。下一步,我们要着重推进思政课的教育教学的政治性、时代性和规律性,为此,我们应在做好原来教学、教师和学科这三个基础的平台上,还应拓展思政课的社会大课堂,将更多社会资源转化成为思政课的教育资源,把校内和校外教学资源更好地联动起来。同时,思政课还应讲好大道理和小道理,在把思政课基本的内容讲明白的基础上,还要结合社会热点和重要时点,针对学生的关注点,结合课程将这些问题讲透彻、讲清楚。 

  耿绍宁围绕会议主题,提出了上海市教委德育处对于下一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工作的思考。第一,统筹学段衔接,完善顶层设计。上海大中小学一体化推进思政课建设具有良好传统和工作基础。我们必须建立一体化的德育顶层内容体系,确保不同学段衔接,初步形成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以“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人格养成”四大板块为重点的德育顶层内容体系,探索形成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内容教育序列。第二,统筹队伍建设,注重教师关键。重点要考虑建强队伍、探索以教学为导向的职务聘任改革、建好一体化的同城平台这三件事。第三,统筹课内课外,强化实践育人。思政课堂还要重点解决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包括上海“开门办思政”理念的提出,都是解决实践育人的重要思路。第四,统筹各类课程,发挥协同效应。我们要进一步做强课程思政,除了要建设好核心课程之外,也要发挥好思政课向其他各个课程辐射的作用。 

  王建新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3月18日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的长远战略高度出发,深刻阐释了学校思政课的重要意义,就如何办好新时代思政课作出了具体的部署,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地位、性质、价值作用教师的要求、教学的要求等都做了很好的阐释。同时从人才成长的规律、教育的规律角度出发,特别强调了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 

  王建新认为,如何将这一重要的思想理念落到实处,如何真正实现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新的实践问题,涉及到思政课育人的质量和水平。上海近年来已在该方面做了许多探索,对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也做了许多研究。期望今后能够广纳英才,在深化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方面作出新的成绩和突破。 

  开幕式上海举行聘任仪式,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王宏舟、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主任沙军为兼职教授和兼职导师颁发聘书。 

  开幕式后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市教委、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等高校及科研机构专家学者及中小教师围绕“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这一主题进行主题发言和自由讨论,约50余师生参加研讨会。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王宏舟致辞


上海市教委德育处处长耿绍宁致辞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常务副院长王建新主持开幕式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王宏舟为兼职教授颁发聘书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王宏舟、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主任沙军为兼职导师颁发聘书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王宏舟、上海市学生德育发展中心主任沙军为兼职导师颁发聘书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 精神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研讨会”合影


阅读全文


记者|查建国 仝薇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李梓昕

编审|吴潇岚


其他媒体阅读:

上观新闻|如何实现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听专家们怎么说

中国社会科学网|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