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不断加强入党教育质量建设,将入党教育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入党教育和入党后的长期性教育紧密结合,坚持以“多主体”协同的组合力、“五阶段”压茬的持续力、“三贯穿”融汇的实效力,聚力“拔节孕穗”,不断推进“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多主体”协同,巩固全员育人格局
学校党委认真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精神,着力打好入党教育的“组合拳”。一是明确责任主体。将加强入党教育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作为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党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党校、学生党工委具体指导,院系级党组织及二级党校主抓落实,确保入党教育成效。二是丰富教育主体。在充分依靠思政和党务干部的同时,不断发掘专家学者、领导干部、先进人物以及校友、老党员、优秀朋辈等资源,使更多政治强、情怀深、视野广、人格正的同志参与到入党教育中来。三是拓展合作主体。支持基层党组织主动融入城市基层党建格局,通过丰富育人载体、设立育人基地,让社会实践成为教育学生自悟初心的关键一招。如孟宪承书院党委依托“毗邻党建”,与吴泾镇居民区合作共建,发挥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作用,服务幸福社区创建。

“五阶段”压茬,构建过程教育体系
学校党委坚持抓好各个关键教育阶段,构建层层深入的“全链条”过程教育体系。一是在入党启蒙教育阶段,将“党员亮身份,师生共迎新”等与新生教育相结合,坚持“重源头、重规范、重引领”。如校领导班子成员“共讲一堂思政课”,大夏书院为新生开办“价值养成工作坊”。二是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阶段,在依靠二级党校分步实施专题辅导、专题讨论、参观考察、座谈调研、课后自学、考试考核等六个环节“规定动作”的基础上,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参加主题党日、开展志愿服务,教育其进一步端正入党动机。三是在发展对象培训阶段,由学校党校统筹,依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大学生网络党校集中进行线上学习,并分组开展线下社会实践和主题研讨,引导发展对象主动对标党员标准。四是在预备党员教育阶段,依托学生党工委举办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院,打造“青春中国”特色课程,开展经典导读、访谈优秀党员,促使预备党员努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五是在毕业生党员离校教育阶段,通过集中学习、重温誓词、文明离校等活动,将离校前的“最后一课”打造成为“牢记时代使命,书写人生华章”的职业生涯“第一课”。

“三贯穿”融汇,激发守正创新活力
学校党委为强化入党教育“固根守魂”作用,不断总结规律、守正创新,确保落实落细、入脑入心。一是将“建制度”贯穿其中,增强入党教育的规范性。通过修订《华东师范大学关于加强和改进二级党校工作的实施意见》《华东师范大学入党培训工作管理办法》等,不断总结经验、明确要求。根据制度规定布置教育任务,审核培训方案,严格过程管理。二是让“求创新”贯穿前后,提升入党教育的实效性。通过召开专题会议、举办书记沙龙、开展课题研究,集聚智慧、开拓思路。同时,各单位结合实际,创新教育方式,如教育学部党委搭建智慧党建系统将入党教育管理进行线上备案;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党委组织学生演绎改革开放情景剧;经管书院党委组织发展对象走访各地120多个党建服务中心。三是把“正初心”贯穿始终,确保入党教育的长效性。一方面,通过谈心谈话、入党答辩、民主评议等方式,进一步解决思想入党问题。另一方面,在入党教育的不同阶段均组织学生赴红色教育基地、革命纪念馆、革命旧址等瞻仰,学习革命精神和革命文化。

阅读原文
来源|上海教卫党建
编辑|李梓昕
编审|吴潇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