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是人生最宝贵的时光,探索的航船从这里扬帆、伟大的志向从这里萌芽、人生的高峰从这里攀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深情寄语当代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这些掷地有声的话语,昭示着伟大的新时代呼唤堪当大任的新青年。
为进一步培育和践行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展现沪上青年大学生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在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的指导下,由上海开放大学、上海教育电视台、易班网、上海财经大学联合推出的“年轻的初心 青年的成长”《周末开大课》第一季特别节目6月2日在上海财经大学艺术中心举行。

《周末开大课》第一季特别节目现场
现场,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上海大学等高校的近千名青年学子,聆听青春的声音,汲取初心的力量,同上一堂思政课。

《周末开大课》现场观众们聚精会神
伟大的新时代,奋斗的青春拥有生动鲜活的打开方式。与往期《周末开大课》以老师主讲不同,这次的特别节目邀请上海的优秀青年大学生代表以主题演讲的方式,分享属于他们的成长故事,用一颗颗赤子初心为青年成长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周末开大课》第一季特别节目分为“青年成长”、“青年视野”、“青年担当”三大篇章。
“青年成长”板块
来自复旦大学的郭雅静讲述了自己作为理论宣讲师的成长经历。作为复旦大学博士生讲师团的一员,她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不仅自己深入学习理论知识,更通过实际宣讲行动,与社会需求对接,在影响更多人的同时也证明了青春的价值;

复旦大学 郭雅静
来自上海体育学院的郭思化,与大家分享了她与体育运动的故事,自2014年加入跳绳队,她在不断突破与尝试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花样跳绳风格,在赢得奖项和荣誉的同时,更收获了自信的力量;

上海体育学院 郭思化

郭思化表演花样跳绳
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叶逸含,她用执着和倔强的精神告诉广大青年,如何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为了心中的星辰与大海坚定年轻的初心,不断拼搏向前。

华东师范大学 叶逸含
“青年视野”板块
来自上海理工大学的马程用自己在家乡的所见所闻,描绘了多彩云南的变迁与发展,不仅营造了民族团结融合的浓厚氛围,更激励青年心向远方,为家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上海理工大学 马程
来自上海财经大学的蓝紫文分享了她在上海财经大学“千村调查”项目中的故事。2013年,她第一次加入“千村调查”项目,前往了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深入了解当地乡土民情。她结合经济学课堂的知识,做出了“农村人情打理”的主题调研报告,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上海财经大学 蓝紫文
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彭智丰则分享了他在“一带一路”青年观察旅程中的所思所悟,他用切身经历告诉青年大学生:平等、包容、欣赏、交流,也应该是新时代青年拓宽国际视野不可缺少的要素和特质。

上海外国语大学 彭智丰
“青年担当”板块
来自上海大学无人艇工程研究院的肖宇龙讲述了自己在无人艇研发调试过程中的艰苦经历,“只许成功,一次成功”是他给自己下的命令,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铸就了他的“海洋梦”;

上海大学 肖宇龙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钱运,分享了自己作为医学生的心路历程,历经无数个夜晚、无数次临床实验,他在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中,坚定医者的责任与使命;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钱运
来自同济大学的退伍大学生郑珏鹏分享了他在2015年,亲历“东方之星”沉船救援的故事。连续执行任务的14天,怀着对生命的敬畏与尊严,郑珏鹏和他的战友寻找、保护遇难者遗体,在灾难面前逆流而上,勇往直前,体现了一名大学生士兵的使命和担当。

同济大学 郑珏鹏
此次特别节目还邀请了《周末开大课》的主讲老师代表:全国优秀教师、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张黎声;全国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骨干、上海市辅导员年度人物、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党委副书记朱佳;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主讲教师、上海市阳光学者、华东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彭扬以及来自上海戏剧学院的青年观察员徐铭泽同学作为嘉宾,与青年大学生进行了深入地互动和交流。

互动嘉宾 张黎声 彭扬 朱佳 徐铭泽
上海教育电视台将于6月播出《周末开大课》第一季特别节目的实况。
延伸阅读
由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指导,上海开放大学、上海教育电视台、易班网联合推出的系列融媒思政公开课《周末开大课》5月4日起,每周六晚19:30在上海教育电视台播出。
《周末开大课》结合当前宣传热点和政策形式,探索“课程节目化”新思路,聚合上海高校和市委党校优秀思政课教师,集合爱思考、爱研究的青年学子,一起分享开放的课堂,共同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堂师生共同完成的思政课、是一堂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思政课、是一场青年人思辨力、行动力、研究力的展示与较量。
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模式,《周末开大课》创新角色设置,除邀请一位主讲老师外,还设有两名青年观察员,并由三名大学生组成的一支学习小组。在环节设置上,节目强调师生共学、共研,各方充分发表意见。在舞台表现上,节目设置两个演播区。在主演播室,主讲老师、课代表、观察员共同研学,将现场“提问”、“对话”、“辩论”环节层层推进。在第二演播区的讨论室,学习小组将根据限定的时间和条件,独立完成相关课题调研,并带着问题参与到节目中来。
除现场的互动环节外,节目还与易班网深入合作,开展面向全国大学生的话题征集、问卷调查等多种线下互动。为将传播效果最大化,《周末开大课》首次根据不同传播渠道制作电视版、网络版、短视频版等不同形式的产品,结合电视大众媒体优势和网络分众传播优势,将多元的思政教育课程体系进行提炼和优化,产品不仅在电视平台播出,还将大规模在易班网、开大学习平台和合作网站进行有针对性地传播。
《周末开大课》把“守正”与“创新”更好的结合起来、把“传道”与“解惑”更好地结合起来、把“内容”与“形式”更好地结合起来、把“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引导青年人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阅读原文
记者|赵旭华
来源|上海教育
编辑|郑海容
编审|吴潇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