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近日,由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研究院、华东师大美术学院联合主办的“古典江南的生活世界”系列展暨“古典江南的文人生活”展、“御制耕织图里的江南民俗”展举行。

华东师大图书馆馆长胡晓明说,水乡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景观色彩赋予了江南空明与清淡之感,也为江南文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成就了其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图书馆作为高等人文学府的阵地,肩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以自然美育濡化学生,以诗意生活反思现代生活的重任,江南文化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研究院副院长田兆元表示,“江南文化”这一主题具有现实意义,大学生不仅能够从中获得几千年前古人带给我们的审美享受,更能生发出对人生诗意、哲理的感悟。
“古典江南的文人生活”策展人刘艳女士分享了选题初衷,回顾了过程中的构思、实践、重构的心路历程;“御制耕织图里的江南民俗”策展人张海岚女士则以民俗学博士的专业视角分析了江南文化中女性地位与发达的蚕桑经济密不可分的观点。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包天伟、昆曲艺术家钱保纲、浦东新区三林标布非遗传承人刘佩玉等也纷纷赶到展览现场,与大家共同分享江南文化的魅力。
“御制耕织图里的江南民俗”展以华东师大图书馆馆藏清代典籍《御制耕织图》为引,展出了许多由非遗传承人刘佩玉老师制作的精美雅致的织布品,再现了江南稻作文化和蚕桑文化中的风俗人情。一场以“江南人文艺术的传承创新与人文美育的实践”为题的研讨会也在丽娃河畔召开。校内外文学、艺术、戏曲、民俗、非遗等相关领域专家群英荟萃,谈古论今,集各家所长,就江南文化的传承创新与人文美育等相关论题展开了充分的交流。
“古典江南的文人生活”展梳理了江南文人诗文书画生活的历史脉络,并在展厅内中展出了由包天伟先生运用无缝榫卯工艺精心打造的明式红木家具,并通过文房摆件的精巧布局,高度还原了江南文人书斋实景。
据悉,华东师大图书馆于今年3月份面向全校师生开设了书法、诗词格律、昆曲、茶艺在内的四门江南人文艺术通识课,受到了师生的热烈追捧,名额一经开放立即报满,出现了不少学生旁听的盛况。此次“古典江南的生活世界”系列展及研讨会正是通识课堂的深化及延续,让广大师生走进江南文化,更深入地了解背后的人文精神。
阅读原文
记者|王蔚
来源|新民晚报
编辑|郑海容
编审|吴潇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