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德国央行发布月度报告指出,今年夏天德国经济依旧不景气,第三季度可能再度出现轻微萎缩。德国联邦统计局日前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经季节性调整后,德国国内生产总值第二季度环比下降0.1%。德国央行指出,工业部门持续衰退是德国经济萎缩的主因。鉴于二季度德国工业订单数量明显少于一季度,三季度德国工业产出将继续明显萎缩。
据德国媒体8月19日报道,德国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奥拉夫·肖尔茨日前表示,如果陷入经济衰退,德国将额外支出500亿欧元,用于刺激经济发展。
“今年以来,德国经济低迷。”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赵雪情对《上海金融报》记者表示,从德国自身情况看,制造业、出口下降拖累了其经济增长。6月份德国工业产出环比下降1.5%,呈全面放缓态势;出口同比下跌8%,创三年来最大跌幅。从外部因素看,欧洲层面,德国与欧洲形势紧密相关,欧洲经济整体低迷,加之英国“脱欧”、意大利政治风波等问题均加剧了不确定性,损害欧洲增长前景;全球层面,在贸易摩擦加剧背景下,德国作为出口与制造大国,必然受到更大冲击。
不过,赵雪情指出,德国经济似乎陷入技术性衰退,但不能说步入实际衰退阶段。“相较其他国家,德国在制造实力、国际收支、财政平衡等方面表现良好,近期也推行了诸多振兴计划。此外,欧盟新班子上任,也为欧洲改革带来‘新希望’。”
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余南平工作室首席专家余南平对《上海金融报》记者指出,德国已经是一个成熟经济体,其在国内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民生等方面的投资空间有限,消费也很稳定,目前只有出口制造还存发展空间。此外,德国是全欧洲的价值链中心,也是世界三大价值链中心之一,其经济发展历来以强势产品出口或以高端产品出口为导向,以海外投资为主导。但当前全球整体经济贸易受保护主义和各个国家自身结构性问题影响,出现了结构性下降趋势。在此前提下,德国必然受到影响。“作为全欧洲的经济‘领头羊’,德国经济一旦衰退必然带动欧洲整体经济下行。所以德国政府宣称可能会推出500亿欧元的刺激政策。但这种财政政策仅能自保,不可能拉动全欧洲经济增长。”余南平认为。
值得关注的是,在国际贸易秩序遭受挑战,以及英国“脱欧”等背景下,欧洲地区经济增长整体不容乐观。数据显示,欧元区经济景气度延续自2018年上半年以来的下行趋势;二季度GDP增速创21个月新低;工业生产指数同比创自2010年起历史同期最低;出口同比与进口同比自2019年3月起呈下行趋势。
鉴于上述情况,有分析称,在9月份议息会议上,欧央行将开启新一轮宽松货币政策。
“考虑到欧洲经济表现、核心通胀、就业情况、近期政治风波等因素,欧洲央行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将会延后。”赵雪情认为,欧央行货币政策整体将趋向“鸽派”,维持宽松立场。“对于降息,欧洲央行需要审慎考虑和操作,除考虑后续美联储节奏外,还需考虑包括欧洲银行业整体情况、英国‘脱欧’等事件进展。另外,需要注意到,降息对于解决欧元区经济疲软问题的作用有限,欧洲经济更多是结构性问题,需要一轮切实可行的结构性改革才能予以化解和提振。”
“传统货币政策调整对经济的影响程度已不像过去那么显著,欧央行无论降息与否,对欧元区整体的经济刺激将非常有限。例如日本,多年保持低利率水平,经济也很稳定,既没有明显衰退,也没有回到过去的峰值状态。”余南平补充道。“当前欧元区面临的更多是结构性问题,包括一些制度改变的问题或框架性问题。”
阅读原文
记者丨戚齐明
来源丨上海金融新闻网
编辑丨李梓昕
编审丨戴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