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奇百怪的作业让学生印象深刻。
“哞,哞……”前天傍晚6点,声音洪亮的集体牛叫声不断入耳。这不是哪所幼儿园,也不是DVD中的片段,而是华师大闵行校区一教楼的教室传出的。正在给2010级中文系师范生上课的,就是网络上流传的“变态作业”布置者、华师大中文系教授周宏老师。虽然冠以“变态”二字,但他所布置的诸如骑一把扫帚大声问周围人“我像哈利·波特吗”,或者同学合作一起在陌生人前舞一段“四小天鹅”,却也让很多同学毕业多年之后,依然感怀“这是大学时代印象最深的一课”。
镜头1
老师“变态作业”被疯狂转载
全班一起学牛叫,实际上是《教师口语》课中“朗诵技巧”一章节的培训内容之一,讲台上授课的男老师穿着西装,脸胖胖的,他就是上课风格别具特色的中文系教授周宏老师。在他看来,发音清晰,亦是教师良好口语表达的重要一环。
接下来,进入该节课的下一个知识点:体态语言,具体内容是找同学去表演喜怒哀乐各种表情。周宏老师请同学们自告奋勇上讲台表演。类似会“出丑”的事情会有人主动举手吗?而且还是在大学的课堂里?台下还真有几个同学举起手,然后挨个上去表演。其中表演得最成功的是坐在第一排的小吴,她表演的是“痛苦”和“幸福”,而且是有难度的:不能简单的装哭或者是大笑出声,只能依靠面部的表情变化。
微蹙双眉,撅嘴,而后微笑。小吴尽力诠释,台下掌声雷动。小吴做完这两个表情后像之前几位同学一样,笑呵呵地走下讲台,并没有任何的不好意思和尴尬。老师对小吴和其他表演的同学进行了大力表扬,并附带讲述了这个知识点……
除了这种常规知识点的课程,周宏主要还是以他的“变态作业”出名。最近,在豆瓣网,一则题为“华师大某老师的变态作业”的帖子人气高涨,虽被冠以“变态”二字,但从大家的跟帖来看,仍然充满着对这堂课和教师个人的兴趣和喜爱,一些正在或者以前上过此门课程的同学纷纷在网络上“晒”出昔日“囧”经历。
镜头2
腼腆男生对路人讲小沈阳段子
记者了解到,《教师口语》这门课是华师大所有师范生的大一或者大二期间的一门必修课。现就读大二的小雷在上学期上过周老师的《教师口语》课,他记得,周老师上课幽默风趣,而最具有特色的是他的行为作业——纸盒中放满了事先从同学们那里收集的“任务”,然后每个同学随机抽一个完成。这些任务五花八门,包括:“夏天穿着羽绒服在午饭期间站在食堂门口”,“拦三个路人,分别给他们讲一个小沈阳的段子”,“眼泪汪汪地对一个异性说:‘你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
“好囧,那门课我抽到的题目是讲一个小沈阳段子的那个,”说话温声细语的小雷有点不好意思,“结果我鼓足勇气找了三个人,两个理科生和一个老大爷,他们很吃惊地看着我……不过最后我还是说完了……我想也锻炼了我的胆量了吧。”
小雷表示,不管是否本性羞涩,与陌生人打交道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能力,而且周老师的作业对那些相对内向同学来说也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另外一名学生还给记者讲了周老师帮助班内一个及其内向的学长完成作业的故事,作业内容包括:1、退还一只没有质量问题的“三包”钢笔;2、找个陌生人吵架。“他跟别的老师有点不一样,上他的课有点像‘真心话大冒险’中的‘大冒险’!”小雷这样评价。
学生回忆
这是我大学时代印象最深的一门课
采访中,周宏老师的受欢迎程度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许多学生表示,虽然刚开始有些不习惯,但是会很快融入上课的氛围,每一次下课了都会觉得好开心啊!虽然大家会说他的作业是“变态作业”,但实际还蛮有意思,蛮有收获的。
眼下正在民立中学做毕业实习的大四学生孙悦回忆起大一时上的《教师口语》这门课,那些“囧人囧事”也立即冲破记忆的闸门——自己被要求在食堂门口和10个陌生人说话,好友任务是让路人帮自己涂口红,室友的则是去交大男生宿舍下唱情歌……“是在训练我们的胆量和冲破沟通的障碍,课上得很有感染力,突破了自己,不少人都觉得是一种‘甜蜜的负担’。可以说,这也是我大学时代印象最深的一门课了,我现在经常要在讲台上说话,无形中也有了更多的勇气吧。”孙悦说道。
《青年报》 日期:2010年11月19日 版次:A06 作者:刘昕璐
网页链接:http://www.why.com.cn/epublish/node4/node33826/node33829/userobject7ai247428.html
PDF链接:http://www.why.com.cn/epublish/node4/node33826/pdf/qnba06Bb19C(ps).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