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M96.6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本季《印象,写实与浪漫》——艺术家访谈录栏目,于5月19日、20日晚专访我校设计学院王曜副教授,对谈艺术人生以及对城市公共艺术的理解。 王曜,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师从著名雕塑大师钱绍武、曹春生、司徒兆光、孙家钵等,现为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创作有多件地标性城市雕塑作品。曾获得2010全国优秀城市雕塑奖、“浦东开发开放十年建设
三天的端午小长假刚刚休完,各种假日“吐槽”照例浮出水面。 “6月1日那天下大雨,以为人会少一点,结果在环球港外堵了40分钟才停到车,后来吃饭又等了一个小时,以后节假日真不敢出门。”市民李小姐的这番遭遇并不是个例,小长假游玩、开车、用餐“人满为患”早已不是新闻,全国集中休假让“逢假必堵”几乎成了一张“标签”。 根据一家旅游网站最新出炉的出行报告显示,今年端午节期间,国内热门旅游城市仍然聚集在北上广
正装,淡粉衬衣,红色礼帽,络腮白胡,还有聪明“绝顶”的脑袋……82岁的新科诺奖得主、“上帝粒子”发现者之一弗朗索瓦·恩格勒特,昨天到访丽娃河畔,为大学师生作学术报告。这位“国宝级科学家”的名字,被比利时政府镌刻在首都布鲁塞尔标志性建筑——“原子塔”的基底球体上。他“土生土长”于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时隔20年再访中国,成为友好大学华东师大荣誉教授。 科学是不会有尽头的 记者:本报曾在去年10月9
“上帝粒子”的发现者、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弗朗索瓦·恩格勒(Francois Englert)教授,昨天从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陈群手中接过了荣誉教授的证书。受聘仪式上,恩格勒将他1964年8月31日在《物理评论快报》杂志发表的论文——《对称性残破和规范矢量介子的质量》的影印件赠送给华东师大,正是在这篇他与同事罗伯特·布绕特(Robert Brout)合作的论文里,他们提出了希格斯机制与希格斯玻色子
2013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弗朗索瓦·恩格勒教授在为学生讲解他的“上帝粒子”理论。 晨报记者 陈征 摄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对于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上帝粒子”理论的提出者、2013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弗朗索瓦·恩格勒教授直言,相比于中国应用科学的飞速发展,中国理论方面的基础研究发展差强人意。重视应用科学、轻视基础研究,这种科学实用主义制约了大师的出现。昨天下午,面对
为纪念大夏大学建校90周年,5月28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正式推出了包括《大夏大学编年事辑》、《大夏文萃》、《大夏大学:90年90人》在内的“丽娃档案”系列丛书。 大夏大学1924年成立于上海,1951年,新中国以大夏大学和光华大学为基础创办了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师大及其前身大夏大学、光华大学有长达90年历史,在这么长的历史建设发展中,形成了一大批珍贵的历史文化档案和资料,是学校发展的宝贵财富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前身之一——大夏大学即将迎来90周年寿诞。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8日正式推出包括《大夏大学编年事辑》在内的“丽娃档案”丛书。 大夏大学1924年成立于上海。1951年,新中国以大夏大学和光华大学为基础创办了华东师范大学。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大夏大学在中华民族外御强敌,内求自新的奋斗历程中,以启蒙和救亡为己任,探索救国之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大夏学生在上海首倡游行请愿
“哲学季今天迎来了‘六一’,我们将送出61份精神产品,尤其是昨天李泽厚先生离沪前给‘东方讲坛·文汇讲堂’听众的亲笔签名书,这是他在沪期间唯一的签名。” 昨天下午,“东方讲坛·文汇讲堂-哲学与我们的时代”哲学演讲季最后一场上,主办方为到场的近300名听众准备了61份精美礼品。84岁的李泽厚先生签名新书《回应桑德尔及其他》的相赠,再次激起了观众们对哲学的热爱和敬意。四个月的哲学季如火如荼地
第七届上海大学生电视节近日在华东师范大学科学会堂内举办了开幕式。知名主持人骆新、郎永淳来到现场与大学生主持人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并共同发起了一封名为《走基层、进社区、弘扬主持新风气》的倡议书。本次开幕式还颁布了“电视节目关注度”、“电视节目主持人关注度”调研报告。 《东方早报》 日期:2014年5月30日 版次:A38 作者:庄颖 链接:http://epaper.dfdaily.com
近日,由上海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中心和《东方早报》等主办的《海归中国》“海归菁英高校行”活动首站在华东师范大学开启,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国际著名律师陶景洲、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童世骏作为“海归”嘉宾代表出席。 5月27日,华东师范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学生向海归前辈(从左至右: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国际著名律师陶景洲、 华师大党委书记童世骏)提问。早报见习记者 李坤 图
“上海的今天好,上海的明天会更好!”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上海考察调研时的殷殷嘱托、美好祝愿,体现了中央对上海的关怀和重视,表达了中央对上海工作的要求和期望。 上海党员干部及各界人士连日来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沪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大家表示,要在核心价值观建设上固本培元,奋力实践,为人民群众谋福祉,为上海创造更美好的明天,为实现中国梦尽心献力。 更细、更实、更深入人心 社会主义核心
5月18日,由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文汇报联合主办、上海东方青年学社协办的“东方讲坛·文汇讲堂-哲学与我们的时代”演讲季第六期开讲。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高瑞泉作了《哲学照亮文化精神》的主题演讲。主办方从北京大学哲学系找到当年高瑞泉自学本科所用的文革前教学大纲影印件,并由高瑞泉现场题词,连同复旦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孙向晨、华东师大哲学系系主任郁振华的亲笔致辞和两校2014年教学大纲,作为哲学
编者按:有一种怀旧记忆叫儿时,有一段美妙时光叫童年!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这不仅是孩子们的节日,也勾起了大朋友们那未泯的童心。为纪念六一儿童节,《东方早报》进行了专题策划,走进九个不同年代、不同职业的人的生活,从40后到80后,有大学教授、文艺评论家,也有普通白领、家庭主妇,听他们讲述那些年自己的童年记忆,分享心中那份永远的纯真。 跟随书香回到半个世纪前 自述者:童世骏 我作为七七
图说:沪剧《挑山女人》专场演出昨晚在华东师大闵行校区上演。 图说:这次演出开启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沪上高校巡演的第一站。 沪剧《挑山女人》专场演出昨晚(28日)在华东师大闵行校区上演,开启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沪上高校巡演的第一站。现场观众中,有200多名是来自华东师大青年马克思主义学院第十届春季班的预备党员。150分钟的演出,大学生观众数度落泪,现场始终洋溢着感人又催人奋进的正
沪剧《挑山女人》28日晚在华东师大专场上演,开启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沪上高校巡演的第一站。 图为:演出现场 沪剧《挑山女人》华东师大启动首站高校巡演 据悉,《挑山女人》取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为了抚养三个还未成年的孩子。17年里,她攀爬了近20万公里的陡峭山路,往返了6000多个来回,磨破了140多双解放鞋,用断了70多根扁担。 没有煽情的语言,没有夸张的表演,也没有华丽的舞台
共有 23,698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1,580 页 当前第 1,254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