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正文

海归中国|“90后”对话“海归”前辈菁英

2014年06月01日

    近日,由上海广播电视台电视新闻中心和《东方早报》等主办的《海归中国》“海归菁英高校行”活动首站在华东师范大学开启,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国际著名律师陶景洲、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童世骏作为“海归”嘉宾代表出席。

527日,华东师范大学大学生活动中心,学生向海归前辈(从左至右: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王辉耀、国际著名律师陶景洲、 华师大党委书记童世骏)提问。早报见习记者 李坤  

  首场高校行活动的主题是“留学与人才”,三位“海归”嘉宾与华师大的学生们共同分享了留学的经历,诉说新中国第一批留学生们当年的故事,以及如果为自己将来的职业做出更好的规划。在互动环节,三位“海归”嘉宾与现场的同学们围绕留学到底值不值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王辉耀认为,人生也是有风险的,不能每一步算得很清楚,风险和机遇成正比。出国留学,不一定都会成功。但是出国,睁开双眼多看世界,多些国际经验,再回来的时候,刚开始收入可能低,但是长远后劲会大。“对中国来说,现在3000万的大学生,每年700万的大学生,900万的高考生,出国才40多万人,这个比例不是很大。中国应该有更多的人出国留学,也应有更多的人创新创业。国际循环起来之后,中国会有更大的发展。”

 

  童世骏总结道,“应把出国,看成是一个全方位学习的机会”。国内和国外的差别其实没有那么大,永远保持非常真诚的求知愿望。除了在课堂、图书馆学习之外,参观博物馆,办各种各样的证件,出了交通事故怎么处理,和老师发生了不愉快如何解决,都是一种学习。永远不要把新问题看作是负担,哪怕是最糟糕的时候,也把这种糟糕的时候作为一个非常特殊的学习机会。“其实我们有很多出国前辈,转了一圈,学位都没有拿到。但是对他们今后的学术、人生,其实作用是很大的。所以始终保持全方位的求知欲望,对我们出国留学大概是最重要的。”

    前辈“海归”们的演讲给在场有出国打算的学生们不少启发。有同学表示,这场主场虽然讨论的是出国留学,但是更多的能让我们知道或是意识到的是,不管在哪里,都要尽量让自己的视野变得开阔;还有同学表示,确定应该再多的走出大学,或者走到大学的各个角落里去感受不一样的东西。

    “海归菁英高校行”活动还将陆续走进沪上其他高校,十余位海归嘉宾将与高校师生畅谈互联网、中国经济与全球化、艺术、创业与创新等话题。

 (综合东方卫视、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东方早报》报道) 

 

相关媒体报道一览:

东方卫视[看东方]:《海归中国》大型媒体行动昨晚揭幕

链接:http://tv.cntv.cn/video/C10121/f72014d4a66c3dde2c88595a0a4e5c44

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上海早晨]:《海归中国》大型媒体行动昨晚揭幕

链接:http://tv.sohu.com/20140528/n400156898.shtml

《东方早报》:“海归菁英前辈”答疑华师大学子:长远看后劲更大,中国应该有更多人出国学习

链接:http://www.dfdaily.com/html/3/2014/5/31/1156597.shtml

《东方早报》:“海归校园行”90后交锋50

链接:http://www.dfdaily.com/html/3/2014/5/31/1156596.shtml

 

辑|董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