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媒体关注 / 正文

为未来职业发展蓄力,大学生涯嘉年华主题活动月能有多潮多实用?

2025年11月16日

  在线上有探索游戏、到线下可参加生涯游园会、个性化对谈等多元形式……华东师大生涯嘉年华主题活动月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从而引导学子早早开启生涯意识、深耕规划能力,为未来职业发展蓄力。就在下周,华东师范大学还将举办四场包含教育、信息、健康和管理等分行业特色职业规划赛比赛,展现学生职业追求和学习准备。


用“大学模拟器”锚定想要的“成长剧本”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生涯规划一直是高校学子成长成才的“导航仪”,更是国家推动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落实就业育人战略的关键一环。响应教育部第三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号召,华东师范大学学生职业发展中心正联合光华书院开展“预见无限可能 启航梦想征程”生涯嘉年华主题活动月,一场“与未来对话”的生涯探索之旅已全面开启。

  以活动月为契机,“新生探索计划:大学模拟器”正式上线。记者获悉,这款专为华东师大学子量身定制的生涯互动游戏,是由软件学院邱吉尔、设计学院任悦平、传播学院闫雨桐三位学长学姐开发,为低年级本科生送上的专属礼物。该项目以游戏的方式,打破了传统生涯教育的时空限制,设计了贯穿大学4年的18个事件,以高度写实的剧情设计、AI助力的场景绘制,带领低年级本科生沉浸式预览大学生活的每个重要篇章。

  学生可在虚拟场景中模拟学习、实践、课外生活等多重发展路径——从选择课程修读到参与学科竞赛,从加入学生社团到尝试实习实践,通过“零风险试错”,学生能直观感知将来要面对的不同选择、了解学长学姐送上的经验干货,高效梳理个人兴趣与能力优势,逐步找到专属于自己的“大学成长剧本”,为后续职业规划埋下“精准伏笔”。

   模拟器还以学生培养的六项能力与素养为激励点,通关后以点亮的能力徽章数量兑换不同的书院文创,促进学生关注不同的尝试与自身能力发展的关联,从而激发学生去探索、挖掘更多自身潜力。

  2025级新闻与传播学院刘舒文同学在体验后表示:“它结合新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在游戏中为我模拟了选项,引导我提前思考,让我在现实生活中面临决策前就做好准备!”来自中国语言文学系的高涵同学也感觉像是提前拿到了校园生活的“预览版”,从入党申请到为论文挑灯夜战,从筹备出国交流项目到投身社会实践,每一幕都似真实预演。“这让我对未来四年的精彩有了更真切的憧憬!”

  本次生涯嘉年华主题活动月聚焦“一站式生涯启蒙体验”,正是希望以学生需求为核心设计三大核心板块,将理论认知与实践体验深度融合,让生涯规划从“抽象概念”变为“可感可践的成长路径”。


在线下闯关破解“职业迷茫”


  华东师大生涯嘉年华主题活动月期间,闵行校区学生发展空间(光华书院)楼前还迎来了线下版生涯游园会。游园会围绕“生涯愿景、学职探索、目标落地、能力充电、行动促进”五大核心板块,搭建10个特色体验摊位,以趣味互动破解学子“不知兴趣所在”“不懂职业方向”“不会拆解目标”等常见困惑。

  在“生涯愿景”板块,“生涯指明星”活动通过分享优秀校友的职业故事,引导学生探索职业幸福感与价值意义,激发内在成长动力;“学职探索”板块的“天马行空”打破职业刻板印象,鼓励学生创意联想人职适配可能性,“职业飞行棋”则以游戏化方式检测学生对职业世界的认知程度;“目标落地”板块中,“发现我所爱”帮助学生梳理兴趣特点与典型经历的关联,“人生指引器”澄清职业价值观,“SMART大学生”则通过模拟演练让学生掌握目标拆解技巧;“能力充电”板块的“1分钟记忆大考验”锻炼高压下的信息处理能力,“珠行万里”强化团队协作素养;“行动促进”板块的“生涯帮帮手”引导学生自主整合资源解决成长难题,“目标狙击大师”则通过模拟目标达成与失败的体验,激发进取欲望。

  2025级历史系崔恩齐同学在生涯游园会中担任“1分钟记忆大考验”摊位的志愿者,在和同伴合作值守摊位的过程中,她收获了很多乐趣和别样的观察视角,“我观察到,能顺利通关的小队,往往从一开始就制定了清晰的策略。这很像我们的生涯规划——与其匆忙开始,不如先规划好路径,这能让我们的努力事半功倍。”

  游园会以班级为单位预约参与,活动还纳入“第二课堂校级必修生涯发展模块”,让生涯实践与学业要求无缝衔接。

  另据华东师范大学学生职业发展中心介绍,在活动月期间,“生涯交流会”还将持续为学子提供个性化指导。其中,6期“启思下午茶”于每周五下午开展,针对低年级学生在生涯规划、路径选择、心态调整中的迷茫,通过经验分享、对谈解惑,启迪规划意识、进阶生涯能力,学生可通过“第二课堂”平台自主报名参与;“卓越领航进社区”则邀请朋辈领航团、导师领航团走进学生社区,提供了72场次的咨询时段,学生可结合交流主题与日期预约个性化咨询,获得成长建议与解决方案,助力培养成长型思维、挖掘自身潜力生长点,形成专属成长方案。


阅读原文


记者刘昕璐

来源青年报·青春上海

编辑丨王蓝萱

编审丨戴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