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
11月9日,2025年中国人才研究会人才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发展新质生产力导向下的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研讨会在华东师范大学隆重召开。本届年会以“发展新质生产力导向下的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为主题,吸引来自全国17个省市的15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丽娃河畔,围绕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系统梳理人才学学科进展,深入研讨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的路径与机制,为激发创新动能、完善制度体系提供智力支持,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此次年会由中国人才研究会人才学专业委员会、华东师范大学主办,华东师范大学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承办。
人才研究转向:从关注个人成长到重视环境与政策机制打造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梅兵在致辞中指出,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基石。华东师大自上世纪80年代开创人才学研究以来的历程,特别是通过整合多学科资源成立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成功获批全国首个目录外设置“人才学”交叉学科点,为服务国家战略提供了“华东师大方案”。面向未来,她期望学界同仁强化跨界协同,共建交流平台,深化理论与方法创新,共同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智慧与力量。中国人才研究会会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副部长何宪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讲话,他结合人才学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与当前形势,提出了五点前瞻性思考:一是人才学学科建设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需要适当“蹲苗”,通过总结实践经验不断夯实理论基础、完善学科体系;二是研究重点应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关注个人成才,转向研究如何为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国家环境与政策机制;三是紧扣时代需求,聚焦当前最为紧缺的高科技人才与科学家队伍建设开展系统性研究;四是坚持人才学的应用性特质,主动以理论成果参与和指导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人才工作实践;五是人才研究工作者应加强自身的科学素养,深入了解科技前沿,从而更精准地服务于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建设。
上海人才建设的六大主攻方向
在主旨报告环节,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中央组织部人才局原局级巡视员、副局长李志刚以“‘十五五’人才发展规划的时代特征、战略重点和重大举措”为题发表演讲。他系统阐述了我国在“强国建设关键期”“创新驱动增强期”“市场改革攻坚期”“人才能量跃迁期”“应对风险高频期”等时代特征下的人才发展新形势,明确指出,“十五五”期间应将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等作为战略重点。他强调,必须通过加快构建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着力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整体优势、加快构建全球化人才协同创新生态系统等重大举措,为人才引领驱动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上海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市人才工作局副局长谭朴珍在演讲中分享了“上海推进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的实践与经验”。他系统介绍了上海以开放化和国际化为导向,依托“一城三区一带”战略布局,在彰显国际化人才导向、构筑世界级人才平台、实现更开放人才政策、造就战略人才力量、自主培养创新人才、营造优质人才生态等六大主攻方向上的探索。同时,他也剖析了当前人才建设中面临的挑战,并就人才学界如何围绕上述方向深化研究与协同实践提出了展望。
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劲发布了题为“创新人才指数与政策建议”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介绍了联合深圳人才集团发布的《中国创新人才指数2025》报告,该报告植根中国情境,优化了指标体系,持续跟踪主要城市的创新人才发展态势。报告显示,北京、上海、深圳稳居前三。基于数据分析,陈劲提出了坚持党管人才、加强顶层设计、打造雁阵人才梯队、强化企业主体地位等系列精准政策建议。
人才学科建设:夯实学科基础、深化人才学研究、创新机制保障
上海大学“海外人才大数据平台”负责人、国家移民管理局-上海市人民政府国际移民政策研究基地主任高子平以“锚定四中全会精神,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为题,对“国家战略人才”这一概念进行了深度解读。他指出,这一概念超越了西方传统人力资本理论,传承并创新了我国人才工作实践,是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主动应对。他还就如何平视西方、实现政策突围、构建自主培养机制以及建设新型人才学等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府参事、华东师范大学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才研究会人才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吴瑞君在题为“人才学学科点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的分享中,系统梳理了华东师范大学人才学学科的建设背景与发展基础,重点介绍了校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以“厚基础、强交叉、重实践、促影响”为理念构建的特色培养模式,特别是“研究生院主管、校级平台统筹、多院系协同”的交叉学科建设新范式,以及“导师团队、课程模块、科研实践”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通过研究院这一跨学科平台,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认同和专业实效。面向未来,她强调应继续以平台为依托,深化交叉融合,并从夯实学科基础、深化人才学研究、创新机制保障、加强学界联合行动等方面提出了发展路径思考。
北京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创始主任、国家马哲工程人力资源管理首席专家、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萧鸣政以“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实施中人才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与探索”为题,阐明了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新要求,分析了我国人才学专业设置的现状,并以广东财经大学的实践为例,详细介绍了人才学专业在公共管理学科体系下的培养方案、核心课程与就业方向,清晰界定了其与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的区分度与互补关系,为人才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实践范例。
阅读原文
记者丨解放日报 王多
来源丨上观新闻
编辑丨王蓝萱
编审丨戴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