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日,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的《杨奎松着作集:革命》在京首发。在“直面中国革命”新书沙龙上,杨奎松、杨天石、陈永发等史学界着名学者就中国现当代史研究展开对话。
二十世纪前半叶中国革命史据悉,此番“革命”四书共集结再版了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杨奎松研究二十世纪前半叶中国革命史的四本代表性专着。《“中间地带”的革命》和《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着重讨论的是中共革命的国际背景,亦即受到强邻苏联等外部因素的影响问题。《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和《西安事变新探》,着重讨论近代两大革命党,即国民党与共产党在大陆近三十年分分合合及胜负较量的问题。前者侧重于国民党与共产党关系总体变化的解读,后者侧重于国共关系史中影响重大的事件说明。
将上世纪50年代以前中共历史重写一遍杨奎松在会上透露,2000年以后他将研究重心由革命史转移到1949年后共和国史领域。而“革命”四书此番结集再版,算是一次阶段性总结。
1982年大学毕业后,杨奎松便致力于历史研究,“我的志向希望把中共历史重新写一遍。但是为了写这部历史,我从中共诞生之前,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从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从共产党和苏联的关系等方面入手,然后一步一步到今天为止差不多30年,经过这么长时间以后,我到现在也就刚研究到五十年代。”
新旧结合爬梳历史
中共革命史研究领域素有“南高(高华)北杨(杨奎松)”一说,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高华去年年底在南京病逝。现场包括中国社科院历史学家杨天石在内的不少学者认为,相较于高华从常见材料中得出不常见结论的做学问路径,杨奎松走了一条利用大量新材料,新旧结合爬梳历史的路子。
对此杨奎松表示,中国现当代史研究长时间内阻力巨大。上世纪八十年代,他试图从历史角度研究中共历史,却发现“资料几乎找不到,大多数的档案都不开放”。机缘巧合的是,他因分配到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研究编辑部工作,才得以接触到大量关于中共党史研究的成果;也从党史研究编辑部吸取相当多研究中共党史包括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学者的各种问题和成果。
杨天石发言表示,“奎松的这四本书应该说是代表了这些年来我们在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方面的最高水平,不可以不读。”他坦言,杨的研究资料非常丰富,“有大量的资料是我们没有见过的,有大量的史实也是我们不知道的。”此外,杨天石强调,“革命”四书都是讲真话的近现代史书。
《南方都市报》 日期:2012年7月24日 版次:B12 作者:邵聪
链接:http://gcontent.oeeee.com/d/af/dafd5c00f7059f83/Blog/29d/3c1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