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正文

《深圳商报》:教育现代化要有制度保障

2012年12月03日

11月30日,《南方教育时报》创刊仪式上举行首届南方教育发展论坛。国家总督学顾问陶西平、北京大学教授文东茅、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蓝志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许纪霖、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中山大学教授岳经纶6位专家围绕“教育现代化与城市转型发展”主题进行了精彩论述。
 
教改进入窗口期面临四大挑战
 
国家总督学顾问陶西平说,目前教改已经进入到了改革的窗口期,面临几大挑战:在不同地区、学校高差距的情况下推进教育公平,存在着教育资源重新分配的问题。推进教育公平不能把好的学校的水平拉下来,而应该是想办法把差的学校办好;在高压力下推行素质教育,实际上是带着枷锁在跳舞,急需解决的是教育队伍问题;目前教育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一方面是大量的本科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不少行业都面临着人才短缺的困境;教育国际化的推进,需要打破原有的制度障碍,冲破原有的利益格局。
 
从“教有所学”转向“学有所教”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许纪霖说,在高考指挥棒下,应试教育的程度只会越来越强。教育者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鼓励学生尽量从兴趣出发学习,而不是纯粹从参与竞争出发让学生学习。
北京大学教授文东茅则提出要实现从“教有所学”到“学有所教”的转变。他认为目前的教育存在着让学生被动的接受教育弊端,不能提供让人满意的教育。教育应该尊重每个个体的特殊性,尊重个体的兴趣所在,教育培养出来的不仅是全能型冠军,还应该是各个单项的冠军。
 
去行政化要有制度做保障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许纪霖认为,大学去行政化不是指高校要去除行政级别,而是指高校不能围绕着行政来运转。行政化导致高校千校一面、缺乏个性。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熊丙奇说,制度才是教育现代化的保障。他总结目前提出教育现代化有两个误区:一是学校认为有好的硬件设施、好的技术就是教育现代化;二是在大学现有的投入模式不改变的情况下,资金投入越多,离大学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反而渐行渐远。
熊丙奇认为实现高校教育现代化制度要有“三个放权”:第一是中央向地方放权;第二是政府向学校放权;第三是学校内部行政机构要向老师放权。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学校不仅不会向老师放权,还会增强权力。实现教育现代化不能仅依靠顶层设计,而是应该通过自上而下的努力,实现企业与社会组织共同参与教改的局面。

 

    《深圳商报》    日期:2012年12月3日    版次:A02    作者:郑思

    链接:http://szsb.sznews.com/html/2012-12/03/content_22993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