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正文

《青年报》:话剧《青蛇》剧组进校园

2013年10月25日

本报讯 昨天,话剧《青蛇》的主创人员田沁鑫、秦海璐、袁泉、辛柏青等亮相华东师范大学,与师大学子们共同分享了话剧创作和表演的酸甜苦辣,并就《青蛇》倍受观众追捧的这一现象,进行了探讨性的总结。

    话剧《青蛇》自1016日在艺海剧院首演至今,一直热议不断,好评如潮,更成为今年上海国际艺术节上必看大戏。一般而言,小说或电影舞台化的改编桎梏很多,而田沁鑫的话剧《青蛇》大获成功,个中缘由是什么?

     角色颠覆,青蛇、法海虐恋

    “白蛇”袁泉一上台就舍掉了千年道行,想做个贤妻良母,却终被许仙抛弃,心灰意冷之后,自愿走进雷峰塔;“青蛇”秦海璐只有500年道行,刚修到人身,不懂人间桎梏,她的爱是火辣的,为了法海甘愿在房梁上盘500年,只为看着他,直到妖寿全尽。

    据业内人士分析,从改编角度来说,这的确是一次有新意的尝试。“白蛇与青蛇两个舞台形象,反映了当代中国女性的两种极致状态,一种符合社会规范与审美,另一种有悖常伦,尽情地释放自己的情欲而被人指摘。现在有许多人在主流价值观中挣扎,所以观众在观看时,不自主地就会自我投射,思考剧中所抛出的问题。”

    与白蛇、青蛇相比,法海的颠覆最大。辛柏青告诉记者,小说、电影中的法海是决绝冷傲的年轻和尚,而话剧中的法海却是只志于“授业解惑”的唠叨青年,有些迂腐,却不失可爱。原著中的小青因被法海拒绝而由爱生恨,但话剧中小青却没有退却,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直到“永不止息,亿万斯年”,而这也最终“打动”了法海。

    看过该剧的同学表示,其实这个可爱的法海不是不动情,只是因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一动情必死,所以一直在压制着爱情的萌动。“当即将圆寂的法海,对痴痴守候他500年的小青说出‘你我都是一样的’时,谁能说法海不爱小青,谁又能说法海受的折磨比小青少?与小说、电影中无情的法海相比,有情却压抑着情感的法海更讨观众怜爱,我想这也是话剧《青蛇》受欢迎的原因之一,因为它虐心,它让人们爱恨不能。”

    香艳火爆,只为角色塑造服务

    现场也有同学提出,由于青蛇道行尚浅,不懂得人世“男女授受不亲”之类的礼法教条,对于爱情的追逐又十分奔放、炽热,所以不免舞台上就会有一些香艳火爆的场景,而这打情色擦边球的改编内容,客观地说也是该剧受追捧的另一原因。对此,田沁鑫解释说,李碧华小说里要讲的是欲望,而她想讲的是欲望之后人的出路,所以舞台上关于欲望部分的讨论需由青蛇这个人物来完成,这也是角色塑造的需要。

    秦海璐也说,情欲是人们与生俱来的,因为人本身就是从情欲中来的,但差别在于如何去表达情欲。是毫无遮拦,还是有坚持、有针对、有所控制,甚至是忍耐。

    其实关于话剧中的尺度问题,在业内一直都有讨论,但话剧毕竟是舞台艺术,艺术根植于生活,但又必须高于生活。现场一老师告诉记者,《青蛇》中让人面红耳赤的香艳场景,这在电影、电视剧中比比皆是,所以也无需大惊小怪,但要掌握一个度。在这个基础上,《青蛇》的观众面就广了,无论是来寻个心跳,还是追求艺术美的观众,都能得偿所愿。”

    插科打诨,滑而有稽、笑而不俗

    有爱情、有爆点,还不足以让话剧《青蛇》红到发紫,因为这些“加负”的戏码,看久了观众必然会感到沉重,特别需要加一些调味剂,调节一下气氛,给观众“减负”。所以,插科打诨的添入,就硬生生地把一个催泪的爱情悲剧,变成了笑声不断的“喜剧”。但这调侃之中,又温藏着几许沉重的深意,是滑而有稽、笑而不俗。

    比如,小青与法海的最后一面,观众正等着法海如何回答小青的“你究竟有没有喜欢过我”时,法海沉默了半晌,最后脑袋偏向台下,叹了一口气,却给出“授业解惑失败”这样滑天下之大稽的回答,怎不令人捧腹。但深入一想,法海这种不回答,其实就是回答,他授业解惑的失败,就是他爱上了小青。

    剧中像这样暗藏玄机的巧妙处理还有很多,对此,田沁鑫意味深长地表示,插科打诨是中国戏曲中十分精妙的东西,这是中国戏曲里边最自由的一个精神。“我只是把最老的东西找出来,让大家去回味老中国戏剧什么样,中国戏剧的精髓什么样。”

    除此之外,还有同学感慨,“秦海璐、袁泉两人的表演完全突破了传统话剧的束缚,融入了戏曲、舞蹈等多种艺术,形体之美,别具一格。而她们亦人亦蛇的舞台形象,都是她们对表演方式的全新创造,既有传统戏曲的韵致,也有当代舞台的质感。这是该剧持续好口碑的有力保障,因为演员才是一台戏的骨骼,是灵魂。” 

    《青年报》  日期:2013年10月25日  版次:A19  作者:闵慧

    链接:http://app.why.com.cn/epaper/qnb/html/2013-10/25/content_173966.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