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中国现代史学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暨吴泽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
关于中国史学由传统向现代的路径,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胡逢祥认为,中国史学的现代转型尽管是在西学东渐的直接刺激下开始的,却绝非西方模式的简单复制,而是在自身内在因素尤其是社会环境和文化传统的作用下,呈现出相当明显的个性。这种情况,不仅在史学现代化的路向及史学理论与方法体系的重新构筑方面有所表现,在现代学术运行制度的建设和运行等方面同样有所反映。
目前,史学史研究主要集中在史家对历史文献的收集、积累、研究、解释、传承和对学术界的影响等方面,对于历史知识如何在社会大众中传播并影响普通民众的行为意识却甚少涉及。对此,胡逢祥指出,应加强对历史知识的社会传播方式及其作用的考察,以此改进史学史研究的框架,完善史学的社会运作机制。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瞿林东认为,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方面,应坚持马克思主义史学观的理论研究与合理应用,并体现自身的创新机制,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在新时期发挥新的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报》 日期:2013年12月23日 作者:查建国 胡言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