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正文

《新闻晚报》:中国梦的世界对话

2013年12月14日

中国梦与其他各国的梦有什么共通处,又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如何让中国梦在发展中与世界繁荣互相衔接、互补有无?在“中国梦的世界对话论坛”圆桌会议上,我校专家围绕这些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理性平和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

——童世骏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教授

  “中国梦”是中国人对自己国家未来的憧憬,而这种憧憬是“中国观”的扩充和深化。就中华民族精神的五个特征(尚贤的民本主义、重情的团体主义、务实的理想主义、辩证的理性主义和好学的世界主义)而言,我们对于中国之为“中”国不能只做空间上的简单诠释,还应做义理上的全面理解。上述特征都包括了两个因素:务实和理想,尚贤和尊民,重情和为公,辨证方法和理性精神,为我之学和天下主义。每一条的两个因素看似对立,却又彼此共存、互为补充。其实,中华精神最美妙之处,就在于这种两极相通、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这种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健全心理。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维持中道、避免极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中国历史上,思想片面,行动偏激,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意识到这一点,是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真正发扬中国精神的必要前提。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近年来所提倡的理性平和的精神,既是对中华民族理性传统的继承,也是对整个中华民族传统的提升。

中国梦永无止境

——马奥尼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

  人们需要参与到中国梦中,而非机械地等待它的最终来临。这个梦不单单是中国道路的某种结果,它也应该包括过程本身。美国梦被看作是终点,是市民、消费者所抵达的地方,可以说是“历史的终结”。从许多方面来讲,终点是危险的,甚至是致命的,而且可以确定的是,它们并非真正的终点。正如孔子所深知的,即使大同,如果实现了,也会失去。没有什么是永久的或确定的。我们明白了这一点,就会知道中国梦是永无止境的,正如中国道路和精神必须被看作是永恒的。这就需要好好思考进步与可持续性,我们需要明白,不论做出多少成绩,自我实现与社会实现都是无尽的旅程,永远都会有新的一代去学习上一代人的成就并发展它们。

《新闻晚报》  日期:20131214  版次:B0405

链接:http://newspaper.jfdaily.com/xwwb/html/2013-12/14/content_17280.htm

http://newspaper.jfdaily.com/xwwb/html/2013-12/14/content_172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