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正文

《东方教育时报》:“中国学生缺创造力或因高考”

2014年03月13日

    美国教育和经济研究中心主席马克·塔克主编《超越上海》,通过全面研究中国上海、芬兰、日本、新加坡、加拿大的教育系统,反思美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日前,在来沪参加学习科学国际大会时,马克·塔克接受了本报专访,对中美基础教育进行了比较分析。

    作为一个中国通,马克·塔克不仅走入上海的中小学课堂,更是对中国文化充满兴趣。当我还是个男孩,我就对中国很感兴趣。马克·塔克非常喜欢中国,他与上海教育界的不少教授也成了朋友,在学习科学国际大学的午餐时间,总能看到马克·塔克选择中华美食,还打趣地说:瞧,我的筷子用得多好!
  印象最深:上海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学科背景
  上海学生在 PISA 测试中蝉联冠军,引起了世界瞩目。早在2009年,马克·塔克主编了《超越上海》一书,主要通过全面研究中国上海、芬兰、日本、新加坡、加拿大的教育系统,反思美国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不过这个书名,我并不喜欢,因为我所写的内容并不是如何超越上海,而是我们以及别的国家能从上海身上学到点什么。马克·塔克说,在美国出书,书名是由出版商来决定,他们觉得《超越上海》这个书名更能吸引眼球,也更能赚钱。
  既然不是超越上海,那么马克·塔克觉得哪些上海经验值得借鉴呢?我认为美国教育有很多方面需要向上海学习。马克·塔克说,上海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学科背景,让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因为,美国不像上海那样对教师专业有着足够的要求。
  在美国,小学教师所学专业只是小学教育,并不分科目,马克·塔克解释说,这样就导致了美国很多小学教师,因为没有在大学学习过数学或自然科学专业,他们本身就很惧怕数学或科学课程。相反,上海的小学教师大都是因为热爱并选择数学或科学,作为其大学阶段的专业。因此无论是教师的专业性,还是对所教学科的热爱程度,美国在小学基础教育阶段都远远不能与上海比。
  一份职业到底好不好,最直观的便是从业者是否会鼓励其孩子加入该行业。马克·塔克说:在美国选择就读师范专业的学生,大多是高中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因此,很多教师告诫其子女不要选择师范专业或者成为一名教师。在上海,却看到很多激励学生成为教师的措施,很多家长也鼓励孩子成为教师。
  欣赏:上海教育有优势,迎接挑战有办法
  马克·塔克认为,与美国教育相比,上海教育有许多优势。他表示,美国培养的教师非常缺乏一线实际教育经验,师范专业的毕业生刚走上工作岗位就会遇到一堆问题,而他们只能抱怨却没人教他们如何去解决问题。在上海,这样的情况就很不一样。每一个新教师都会有资深的带教师傅,凡是遇到教学问题,新教师都能得到带教师傅的指导,带教师傅还会经常观察徒弟讲课,这样非常有助于互相提高。经过一两年后,新教师的实践教学经验也必然会变得丰富起来。马克·塔克说,通过两种教育体系的比较,最终得到的结论便是,和美国教师相比,上海教师不仅专业知识更好,教学技能也更强。
  马克·塔克分析认为,上海教师发展的职称制度不仅鼓励教师越来越积极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而且从制度上保证了上海的教学质量,并促使上海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中的表现越来越好。要知道,在美国,第一天就职的新教师和退休前一天的老教师之间是没有区别的,因为美国不存在所谓职称制度。马克·塔克说,有了职称制度的保障,从某种意义上促进了教师的发展,因为教师只有在每个阶段都表现得足够称职,才能有机会晋升更高的等级。
  在马克·塔克看来,上海教师的职称制度对确保学生普遍受教育也有好处。如今,每个国家都有贫富各异的现象,而那些背景较差的学生在研究探索、会话表达等方面都相对处于劣势。马克·塔克指出,教师肯定更愿意选择教那些家庭背景较好、各方面素质较好的学生,以换取更轻松的教学环境及更多的回报。在美国情况也同样如此,越是经验丰富的教师越倾向于选择更容易教的学生,那些最难教也是最需要教育的学生便只能由刚毕业、没经验的教师来面对,而他们也很难获得前辈的帮助。不过,这在上海的情况则完全不同,马克·塔克认为,上海的教育体系尽量确保了对穷学生的教学质量,而美国只有富裕的学生才能得到同样的保证。
  上海的教师会志愿给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补缺补差,这样整个教学的平均分数才能得以提升,教师也能在职称评定中得到肯定。马克·塔克认为,上海的教师能在同一个办公室工作,同样也非常有助于教学提高,因为他们有很多机会交流互动。
  马克·塔克对上海教育迎接一些新的挑战所采取的办法颇为欣赏。比如,外来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上海的教师流动以及学校的托管制度,确保了让好校长、优秀教师能够到薄弱学校,确保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同样薄弱学校的教师也有机会到更好的学校进修学习、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从而保证随迁子女同样能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面对这样的好政策,马克·塔克无不感慨地说:环顾全球,我很难再找出一个地方有类似的教育制度来保证薄弱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而美国则由于教师工会的合同限制以及教师工资是由当地行政筹款等原因,教育主管部门没有权利调动教师到另一所学校。
  分析:中国学生缺乏创造力,症结之一或在高考
  最近,英国教育大臣、南非教育部长相继访沪,试图探究上海学生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试中连获世界第一的缘由。事实上,当PISA测试成绩公布时,我们所有人都很震惊,亚洲学生比美国和欧洲学生成绩强得太多太多。马克·塔克无不惊叹地说。
  目前,可以用来作为客观评测标准,各个国家教育体系的测试有很多,包括:PEARLS 语言测试、TIMSS国际数学与科学趋势研究以及 PISA 国际学生能力评估计划。前两者的侧重点仍是学生在校学习所掌握的知识,而PISA 测试不同,它的设计初衷不在于了解学生知道了什么,而是他们怎样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因此,马克·塔克认为,学习能力才是最为重要的,因此,上海在PISA 测试中的良好表现更能说明问题。
  不过,当他和他的同事去东京、上海、香港、新加坡等城市,交流学习当地的数学和自然科学的教学情况时,让马克·塔克出乎意料的是,他们每到一个地方,对方都会首先问他们:为什么你们在创造力培养方面做得那么好?美国有比尔·盖茨、史蒂夫·乔布斯……你们是怎么教创造力的?”“不,我们不教创造力!马克·塔克总是这么说。他认为,创造力是东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的,东方的集体主义和西方的个人主义导致了集体与个人孰轻孰重。在美国,那些思想新颖、甚至带有反叛精神的个人观点更被尊重,因此也就更容易打破常规,而在东方,集体主义则会更要求学生的顺从,他们更可能墨守成规。说到中国学生缺乏创造力,我认为高考可能会是问题的症结之一。马克·塔克说,因为高考只看分数,而高考的结果,可能并不是最好的学生凭借他们最好的素质进入大学。既然如何选拔更好的学生很大程度通过高考来体现,那么如何找到更合理的测试内容和形式就很关键。
  反思:上海经验有助于美国教育改变
  马克·塔克有不同专业的学习经历,从而可以灵活地运用各种知识来综合看待教育问题,比如经济学工具可以来分析效率、成本,社会学则能帮他从组织的层面考量群体特征,历史学则能纵观古今、横向比较研究各国的教育制度,这与使他能够从更多的视角来看待美国教育。当第一次面对陌生的制度,马克·塔克常常会问自己:我们为什么不采用这样的措施?”“我们为什么没有那样去做?跳出美国框架来看美国教育,从别国的角度反观,或许会让更多美国人受益匪浅,而非一味觉得自己是正确的。
  马克·塔克眼中的上海经验既然如此成功,有什么地方适合美国教育?长久以来,许多美国人并不关心教育话题,他们也不像亚洲很多国家那样关心其他国家,并且去向他们学习。他们认为美国不同于很多国家,别人的教育经验不适合于美国。不过这样的情况已经有所改变。马克·塔克曾提出过很多教育改革的方案,并最终成了政策、法案,他认为要改变并非一朝一夕,需要尽力去实现,即使知道这个过程并不容易。
  马克·塔克小传
  马克·塔克(Marc S.Tucker),美国全国教育和经济研究中心主席,创建了国家学校领导研究所America’s Choice 有限公司,以及美国劳动力技能委员会。他也是卡耐基教育和经济论坛的主任,这个论坛创建了专业教学标准全国委员会。他也是许多著作和报告的合作者,包括 《为生活而考虑:教育和国家的财富》。也合作主编了《主要挑战:问责时代的学校领导和管理》。

《东方教育时报》 日期:2014312  版次:13 作者:荀澄敏

链接:http://bk.shedunews.com/dfjysb/html/2014-03/12/content_230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