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近日首度发布《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过程及其生态环境状况》报告。该报告根据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和全球城市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的长期研究,客观描述了长三角地区城市化过程、空间景观格局及其生态环境状况。
报告依据遥感数据解译的长三角地区1990年、2000年和2010年土地利用信息,包括耕地、林地、水域等,详细研究了城市化过程中长三角地区景观类型以及土地利用的历史演变过程。报告显示,长三角地区以全中国2.2%的土地和10.1%的人口,创造了全国21.3%的国内生产总值。总体而言,长三角地区在中国区域生态环境状况评价中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据该项目负责人象伟宁教授介绍,长三角地区城市化水平在2005年之前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之后则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呈现快速增长趋势。1960年到2011年,长三角地区城市化率由25.16%增长至64.68%。长三角地区仍处于城市化发展中期阶段。
象伟宁表示,实验室两年后还将发布此类报告,希望能为政府部门城市群发展决策提供合理建议。他呼吁,长三角地区要加强区域生态环境的共防、共治,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相协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上海科技报》 日期:2014年3月27日 版次:A3 作者:陶婷婷
链接:http://www.duob.cn/cont/812/177109.html
(董盈盈/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