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文明光辉灿烂,源远流长;中国历史波澜壮阔,气象万千。博物馆仿佛一本“活的历史书”,把现在和古代紧紧联系在一起,徜徉其中,可身临其境般地领略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
也许你熟悉中国编年史,但你未必知道其实古钱币也可以串起一部编年史。在华东师范大学的古钱币博物馆里,精选并展示了从先秦时期的贝币、布币、刀币、圜钱,至秦汉及以后各朝的铜钱、银锭、纸币,包括各类特殊用途的古钱币五百余枚。作为沟通商品交换的媒介,古钱币一方面对发展商品经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则反映着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
古钱币“别有洞天”
对于古钱币的鉴赏,华东师大历史系教授、古钱币博物馆负责人陈江说:“我国钱币有近五千年的历史。历朝钱币都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铸造工艺、文字演变、书法艺术等状况,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
因此,在华东师大古钱币博物馆里“看钱是钱,看钱也不仅是钱”,该馆展示的五百余枚古钱币不仅覆盖了各个历史朝代,而且品种齐全、保存完好。陈江教授介绍说,我国最早的货币是新石器时代的贝币,最早的金属铸币是商代晚期的青铜铸币,秦朝以后真正把中国钱币外形统一为“外圆内方”,此后两千余年中国钱币就沿着这一定制进行创新发展。
其实,华东师大古钱币博物馆除了古钱币之外,还有石器、玉器、甲骨文、陶瓷器、青铜器、字画等,收藏中国历代文物六千余件。而华东师范大学古钱币博物馆正是在历史文物陈列室基础上建立的,该历史文物陈列室创办于1952年,其中,古代钱币以其品种齐全、保存完好而成为一大特色。目前,该馆仍设有古钱币与历代文物两个陈列室。
从钱币读懂历史
珍稀古钱币是货币历史的实物,更是历史的见证。“钱币的发展与朝代变化有关,同时也与当时经济状况紧密相关。”陈江教授解释说:“钱币大多用贵金属铸造(铜在中国古代也属稀有金属),但每个朝代所铸造的铜钱有大有小、有厚有薄、含铜量有多有少,这也从一个侧面佐证了当时的经济状况。此外,一些钱币上还铸有当朝皇帝亲笔书写的年号,从而可在钱币上欣赏书法。因此,古钱币作为文物有其独特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物以稀为贵,这在文物界尤其如此。古钱币的收藏首先要看其历史价值,如“成都交子”和“十文中统元宝交钞”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纸币,如今已经被学术界视为无价之宝;短命王朝或农民政权的铸币,由于流通时间短,发行量少,大多成为不可多得的珍品。其次要看现存数量,齐、燕、赵等国的刀币,韩、魏、秦等国的布币等年代久远,比圆形钱稀少,价格昂贵。
其实文化价值也在古钱币收藏中备受关注,例如,汉代王莽新朝时的“货泉”、“布泉”等钱币,以垂针篆印铸;北宋仁宗时所铸“泉体通宝”使用了九叠篆;宋太宗时的“淳化元宝”由赵光义亲自以楷、行、草三体书写,楷书浑厚端庄、行书隽永流连、草书奔放流畅,使宋代钱币文字艺术达到极高境界。在文物收藏界,钱币的鉴赏,品相至关重要,如用金、银、白铜等精制而成的宫廷钱币,则属珍贵文物。不过,相对字画、官窑瓷器等其他文物而言,钱币毕竟存世量较多,对收藏者而言,门槛相对较低。
博物馆具有教育功能
博物馆不仅是欣赏文物的场所,同时也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其实,国外各种各样的博物馆已经成为大中小学生日常学习的重要场所,我们高校博物馆也希望能吸引更多的中小学生。”陈江教授建议,中小学的有些历史教学完全可以利用社会资源,把课堂搬到博物馆里来,“博物馆中的展品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比抽象的文字描述更生动、更真实,而且不少博物馆还增加了互动的环节,让参观者可以动手操作,这就使博物馆中的学习变得更加活泼有趣。”
如今随着博物馆的社会影响逐步扩大,去博物馆看展览已经成为人们文化休闲的首选之一。今天的博物馆,不再是一般意义的收藏、保护、研究古物的机构,而是一个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面向未来的公共文化教育机构。因此,高校博物馆更不能“养在深闺”,而是应该更多地让公众了解。陈江教授认为,高校博物馆除了要做好日常维护、讲解服务之外,更应该打造好高校博物馆的特色品牌,让中小学生在学习之余,更能激发其对认识历史、鉴赏文物的兴趣。
“其实上海历来都非常重视博物馆。”陈江教授打趣地问道,上海的中心是哪里?人民广场。人民广场的中心是哪里?上海博物馆。“由此可见,一个博物馆对一座城市而言有多重要。”陈江教授说,“如今随着博物馆文化的兴起,各类博物馆不断涌现,但比起国外,我们仍有很大的差距。”
如果一个孩子,他在博物馆里学习成长,也许他自然而然便懂得了传承与创新。“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中小学生来到高校博物馆参观。”陈江教授说,“让学生们在参观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创新。”
■参观小贴士
地址: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华东师范大学文科大楼)
开放时间:每周三13:00—16:00(寒暑假和节假日以博物馆通知为准)
票价:免票
交通路线:67路、224路、69路、754路、765路、856路、909路等公交线路,以及轨道交通金沙江路站
《东方教育时报》 日期:2014年4月9日 版次:8 作者:荀澄敏
链接:http://bk.shedunews.com/dfjysb/html/2014-04/09/content_24319.htm
(杨静 董盈盈/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