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正文

《中国社会科学报》:网罗子学珍稀文献 传承中华元典精神

2014年05月13日

    编者按

    在我国大力推进文化建设之际,华东师范大学与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于2014412日在上海联合举行了“《子藏》第二批成果新闻发布会”,来自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以及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130多位专家学者和领导出席了会议,新华社、中新社、《光明日报》、《解放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文汇报》、《中国科学报》、《新民晚报》、《文汇读书周报》等数十家媒体都进行了报道,在海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掀动了新一轮的“子藏”热潮。本版将有关发言内容摘要刊登,以飨读者。

 

《子藏》工程  蒐天下之遗籍 极百家之大观

华东师范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 曹文泽

    2010年,华东师范大学整合文科院系和古籍所、图书馆有关力量,联合国内外相关高等院校和学术机构,启动了《子藏》编纂工程。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负责此项工程的组织和实施,中心主任方勇教授担任总编纂。在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国家图书馆和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短短三年多的时间里,中心先后推出了两批重量级成果。第一批成果《庄子卷》于20111216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隆重的新闻发布会,并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时隔二年多,《子藏》第二批成果隆重面世,包括《鬻子》、《关尹子》、《文子》、《鹖冠子》等12个系列,共收入先秦至民国时期有关子学著作672种。《子藏》工程,蒐天下之遗籍,极百家之大观。在此,华东师范大学向方勇教授及其团队的辛勤工作表示慰问,向承担《子藏》出版任务的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及子藏编委会同仁表示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子藏》工程的各位师友和各位朋友表示诚挚的感谢!

    诸子百家之学的典籍,承载着古圣先贤的思想与智慧,是中华文化一笔宝贵的精神遗产。习近平主席近日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发表演讲时专门提到,先秦诸子百家上究天文、下穷地理,广泛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诸子理念,不仅影响中国人价值体系的建立,也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从习主席的演讲可以看出,诸子百家之学在中华文化的传承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上的重要意义。《子藏》工程的全面推进,为新时期子学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厚重的基础,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学科历史悠久,根基深厚。从20世纪80年代钱谷融先生引发的“文学是人学”命题的全国讨论,到90年代人文精神论争,再到新时期方勇教授引发的“新子学”构想的全国热议;从《古文字诂林》、《朱子全书》、《王国维全集》再到《子藏》,华东师范大学一直都是人文思潮的引领者,在未来要努力成为重要学术文化成果的缔造者。如今,《子藏》成果的相继问世,又为华东师范大学学术文化成果抹上了浓重的一笔。我们会以此为动力,整合聚集有效资源,进一步发挥学科优势,确保《子藏》项目的顺利完成。

    我们相信,在社会各界力量的支持下,《子藏》项目一定能高质量地完成。盛世修藏,有益学林,传承经典,惠及后人。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子藏》项目的早日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早日实现而努力奋斗!

 

《子藏》工程  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李琪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学说激辩争鸣,造就了中华文化的第一次大繁荣、大发展。然而,西汉武帝以后,儒家学说长期占据文化、意识领域主流地位,其余各家或显或隐,发展极不平衡。到了“五四”时期,陈独秀先生曾云:“墨子兼爱,庄子在宥,许行并耕,此三者,诚人类最高之理想,而吾国之国粹也。”

    对诸子百家之学的传承,离不开对诸子文献的系统整理与研究。《子藏》就是这样一项顺应当前社会文化发展需求,主动承担时代使命的、大型的文化建设工程。从大的方面而言,至少可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对国家文化建设而言,《子藏》可以成为中国和平崛起、盛世复兴的一个重要的文化标志。《子藏》作为一项国家级的重大文化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价值可比《四库全书》,充分体现了盛世修藏的时代特点。《子藏》工程的出版,为学者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必将大大推动海内外子学研究的发展,为治国安邦提供更多的政治智慧,为文化强国建设增添光彩。

    2.对上海文化建设而言,《子藏》是上海市社科规划办立项的重大课题,是上海市文化建设的大手笔。作为一部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基础性、创新性、带动性的集大成之作,它充分体现出上海市各界对习总书记倡导的文化强国梦的积极响应和对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号召的高度重视。《子藏》应该成为上海市文化建设标志性工程,它也将为巩固和提升上海在中国文化建设中的领先地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与支持。

    3.对华东师范大学学科建设而言,《子藏》工程带动华东师范大学的学科建设,增强华东师范大学的科研实力,提升华东师范大学在全国高校与科研机构的学术地位,已成为华东师范大学的一张金字名片,近年来社会各界对它的高度关注,正是此点的充分体现。

 

《子藏》工程  为国家文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徐中玉

    在过去,我们这一辈人也很想对传统文化典籍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整理,但当时因种种原因的束缚和各种条件的局限,最终都只能停留在期望上,没能付诸行动,这是我们常引以为憾的事情。因此,当听到《子藏》工程正式立项时,甚为高兴。现在,《子藏》已陆续推出了第一批、第二批成果,表明它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子藏》的出版,可以说实现了许多我们这辈人曾经想做,但没能做成的事。

    《子藏》是当前社会传统文化建设的标志性工程。它既是基础性的,又是最不可或缺、最为重要的文献。相关成果的出版,充分发挥了华东师范大学一直以来的文科优势,也将进一步提升华东师范大学在相关研究领域的科研水平与学术影响力。

    同时,《子藏》也为上海市的文化建构作出了重要贡献。上海有着独具特色的“海派文化”,但有一种倾向是比较突出的:认为“海派文化”与国内其他类型的文化相较,洋气有余,传统文化底子不足。不论这种看法正确与否,“海派文化”都有根基,在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方面丝毫不逊色。因为海派文化是建立在扎实的传统文化基础上的海纳百川。《子藏》工程就充分体现了上海在传统文化方面所拥有的实力。

    《子藏》的出版,对国家文化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在包含了对中国固有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发扬。离开此点,中国特色就难以谈起。目前,社会各阶层都兴起了一股“国学热”,倡导积极吸收、转化传统文化。《子藏》就为传统文化的复兴提供了扎实的基础性保障。因此,《子藏》对提升我国软实力的作用是巨大的。

 

《子藏》工程  推动诸子学薪火相承 促成“新子学”理念诞生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许抗生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化的轴心时代,中华文化极其繁荣灿烂,形成了诸子百家之学。当时不仅有儒家,还有道家、墨家、法家、阴阳五行家、名家、兵家等,所有这些学派对后来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发展,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之后,它们与从古印度传入的佛教一起,汇流成极其丰富多彩且又十分深邃的中华文化长河,并生生不息,延续到今天。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没有子学,也就不可能有如此多彩灿烂的中华文化。由此可见,《子藏》编纂工程,对传承与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确实功德无量。此为方勇教授及其《子藏》工程的全体专家学者和全体工作人员艰辛努力的结晶。他们为推动和发展子学研究,倡导“新子学”,使子学传统薪火相承、历久弥新,更好地为时代服务作出了贡献。

    《子藏》工程第一批成果《道家部·庄子卷》率先在2011年出版。此次,《子藏》工程的第二批成果问世,必将对进一步研究道家、法家带来大影响,也必将推动传统哲学研究的大发展。

 

《子藏》编纂  借助诸子典籍整理 大力倡导“新子学”理念

《子藏》总编纂 方勇

    《子藏》编纂工程,旨在蒐天下之遗籍,极百家之大观,搜辑影印海内外所存先秦汉魏六朝诸子白文本及民国以前历代注释、研究诸子的著作,共计约5000种,并为每种著述撰写提要,按各个系列出版提要单行本,在单行本出齐后汇总为总目提要。

    在上海市委宣传部、华东师范大学和全国各大图书馆及海外部分藏书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子藏》顾问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编纂委员会、出版委员会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子藏》首批成果已于20111216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发布,加上此次发布的第二批成果,使《子藏》中的《庄子》、《列子》、《文子》、《韩非子》等13个系列隆重呈现于世。在此,本人谨代表《子藏》工程编纂团队,向所有支持以及关心 《子藏》的专家学者和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我们愿以绵薄之力,兢兢业业,编纂好《子藏》,让它为文化强国作出贡献,也为保持和提升上海在文化上占据半壁江山的地位作出贡献,更为增强华东师范大学的科研实力贡献力量!

    传统的做法,多将所有图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大凡无法归入经、史、集者,皆入之子部,因而子部的内容无法完全避免繁杂无序之失。因此,《子藏》之“子”,必须界定为思想史“诸子百家”之“子”,而决不能因袭目录学经、史、子、集之“子”,否则就会误导读者,贻笑大方。

    对于子学文献的搜辑整理,将来总有基本完成的时刻,然而子学精神的传承却是永无止境的。我们不能也不愿将《子藏》工程仅仅视为一场大规模的古籍整理活动,而是必须将它理解为一个系统工程。《诸子学刊》和 《诸子研究丛书》的陆续编辑出版,就是隶属于《子藏》系统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我们更依托于此,在文化建构上大胆提出新的设想。20124月,本人在上海“先秦诸子暨《子藏》学术研讨会”上曾提出“全面复兴诸子学”。同年1022日在《光明日报》上发表《“新子学”构想》一文,又于201399日在《光明日报》上发表《再论“新子学”》一文,意在倡导“新子学”理念。即借助诸子学文献整理的成果,大力推进诸子学的现代转型,积极引导国学的发展,为文化强国贡献应有的力量。

 

《子藏》是系统梳理历代子学文献的重要工程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 张志清

    华东师范大学组织实施的 《子藏》工程,是一项系统梳理历代子学文献的重要文化工作。201112月《子藏》首批成果《庄子卷》问世,1216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首批成果发布会,在海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如今,《子藏》工程推出第二批成果——《列子卷》、《文子卷》、《鬻子卷》、《关尹子卷》、《韩非子卷》等12卷共672种文献,可喜可贺!

    《子藏》坚持既“全”且“精”的编纂原则,在文献收集方面,打破了区域、专业的局限,充分整合了海内众多图书馆和其他文献收藏机构的善本资源,做到了底本择优择善,内容系统全面,既是高等院校基本古籍整理成果,又是全国图书馆界、文献收藏界对于古籍善本再生性保护的成功实践。相信随着各分卷的陆续出版,必将对子学著作的珍善典籍形成切实的保护,对海内外诸子学研究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目前正在开展的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工作,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和各省古籍保护中心联合实施。《子藏》工程能把各种文献按相关分类整理,反映诸子学的全貌,这既为古籍整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又为古籍普查和保护提供了支持。希望国图出版社继续组织优秀编辑,与华东师范大学专家学者及各图书馆、文献收藏机构密切配合,整合多方优势,做好文献搜集选择和编辑出版工作,确保《子藏》系列图书始终保持一流的内容质量,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作出贡献。

 

《子藏》出版  底本选择精善 内容珍稀完备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总编辑 贾贵荣

    《子藏》是华东师范大学“985”工程项目、上海市社科规划重大课题,由先秦诸子研究中心负责组织和实施。《子藏》首批成果《庄子卷》共搜辑先秦至民国时期《庄子》文本及校勘、注释、研究著作303部,基本上是竭泽而渔,可使庄学专家和《庄子》爱好者免却遗珠之憾。《子藏》第二批成果,包括道家部的 《鬻子卷》、《列子卷》、《文子卷》、《关尹子卷》、《鹖冠子卷》、《子华子卷》、《亢仓子卷》以及法家部的《韩非子卷》等12个系列,收入了相关诸子学古籍672种。对于这两批成果,本社在出版方面努力做到底本选择精善、内容珍稀完备、印制质量优良、装帧设计富有特色。

    在编辑出版 《子藏》第二批成果的过程中,本社以历史文献影印编辑室副主任张爱芳编审为代表的编辑团队,与总编纂方勇教授、副总编纂吴平教授反复商量讨论,首先做好底本的确定工作,尤其在寻找手稿、抄本、孤本等稀有之本方面,上下求索,用心良苦,幸赖海内外图书馆同仁倾力襄助。

    与其他影印图书不同的是,《子藏》不仅收录文本,而且也为每一种书撰写提要,单独出版,这必将对子学的学术研究提供很大的助力。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愿与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等海内外学者专家精诚合作,为子学文献的出版和子学研究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

 

《子藏》编纂是落实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主任 黄显功

    自国务院2007年在全国开展中华古籍保护计划以来,各地图书馆、大学和研究机构围绕古籍的普查、保护、研究和出版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收获。在上海市古籍保护中心的协助单位中,华东师范大学是上海市古籍保护的重镇,被列为全国和上海市第一批重点古籍保护单位,在古籍的整理研究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华东师范大学先秦诸子研究中心主持的《子藏》编纂出版,不仅是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的重要成果,还是近年来上海市古籍保护工作中规模最大的出版项目,是珍贵古籍再生性保护的重大成果。

    中国古代文献是中华民族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子藏》的编纂是落实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这些典籍的整理出版,对于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历代大型典籍的整理编纂均有深刻的时代背景与文化需求,《子藏》的出版正是我国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显著标志之一。以方勇教授为首的学术团体不辞辛劳,奔波各地的文献收藏单位,将分散的子学典籍进行学术整合,汇集于一编,他们的辛勤工作必将大大促进我国的子学研究,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子藏》的成果还体现在对中国传统子学研究的拓展与深化方面。“新子学”是《子藏》编纂过程中的重要理论结晶,随着《子藏》的不断出版,“新子学”的理论将会更加丰富和完善,为建构当代新学术作出积极的探索。我们期待“新子学”的理论成果不仅促进中国的子学研究,而且为中国正在大规模开展的古籍整理工作提供理论创新的榜样,共同繁荣中华学术。

    《中国社会科学报》  日期:201459  版次:B03

 

编辑|董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