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州河口一路向西,全国政协委员丁金宏一路数隔墙,北岸数到了16堵,南岸共有25堵,就这样,全长近17公里的苏州河中心城区段,岸线生生被隔成了43段区域。公共空间归属现状教人沮丧。
丁金宏教授领衔的上海市社会调查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分中心课题组,近期完成了一项对苏州河沿岸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公共岸线利用情况的实地调研,结果显示,多头规划、各自为政的布局对沿岸公共空间的设置影响最大,两岸总长约34公里的岸线中,8公里的岸线被单位或居民小区占领。
“尽管只占了总长度的四分之一,破碎度却极高,41堵隔墙分出了43个断块空间。不仅如此,一些新竖立起的高大建筑物夹峙河岸,挤压了河道视觉,使得苏州河陡然间成了狭窄水沟。”丁金宏专门考察过国际上知名的城市河道,“巴黎的塞纳河,比苏州河还要长,但两岸是绝对没有阻隔的;还有京都的鸭川河,也在市中心,却是没有哪个单位或个人敢在河边造房子。”
苏州河中心城区段是我国早期民族工业十分集中的地区,中国第一家华商机器缫丝厂、荣氏家族的第一座工厂等民族工商业历史上重要建筑的所在地,因此也被称为“华界工厂发源大本营”。如今苏州河沿岸有邮电局大楼、抗日遗址四行仓库、以及近年来由废弃仓库改造而成的创意产业集聚地,构成了丰富深厚的人文景观。上世纪90年代开始,苏州河全面开展了水体环境的综合治理工作。也正是从那时候起,嗅觉灵敏的房地产开发商纷纷相中岸边“宝地”,一幢幢“亲水楼盘”拔地而起,美丽的苏州河岸也被开发商顺手牵进了围墙里。
丁金宏在走访中吃过不少闭门羹,比如走到凯旋北路近凯旋路桥时,被一处楼盘挡住了去路,想进小区去看却被告知“看房子可以,看苏州河不行”。为了调查一些单位占用苏州河岸线的情况,他只得假托是联系工作的。
实地走访让他感到岸线姓“公”的迫切性,“公共空间被穿插分隔,难以形成贯通廊道,既阻碍了整体开发,更剥夺了全体市民的空间共享权。”
他建议,市级层面加大协调统筹的力度,对这条密集承载上海工商文史资源、能全景式展示上海百余年发展历程的“母亲河”进行整体规划、连片开发、全面保护,加快贯通沿线公共空间,以打造“上海工商文史长廊”为主题,推动苏州河城市风光带建设。
“至少应当贯通两岸的步行通道,杜绝割裂岸线的做法,然后再逐步实现沿岸建筑的‘一比一退界’,即如果建50米高的楼就要留出50米的距离建绿化,而且这50米宽的水景绿化一定是让市民共享的,绝不是个别人的‘私家花园’。”丁金宏说。
《联合时报》 日期:2014年5月27日 版次:A1 作者:陈丽霞
链接:http://shszx.eastday.com/node2/node4810/node4851/node4852/u1ai76240.html
编辑︳聂龑龙 董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