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说:话剧《挑山女人》高校巡演第一站剧照

图说:现场观众几度感动落泪
曾获得第十四届文华奖“优秀剧目奖”、被誉为“沪上最出色的舞台演出之一”的沪剧《挑山女人》,5月在上海开启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高校巡演。昨天,巡演的第一站专场演出在华东师大闵行校区进行,现场观众中,有200多名是来自华东师大青年马克思主义学院第十届春季班的预备党员。150分钟的演出,让全场大学生观众数度落泪,现场始终洋溢着感人又催人奋进的正能量。
据介绍,《挑山女人》取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剧中人物的原型名叫汪美红,是安徽休宁县齐云山脚下的一位普通农村妇女。17年前,因为丈夫的意外身亡,一家人的生活顿时陷入绝境。为了抚养三个还未成年的孩子,汪美红毅然当起了令男人都望而生畏的挑山工,用柔弱的双肩扛起了养家的重任,并将三个孩子抚养成人。17年里,她攀爬了近20万公里的陡峭山路,往返了6000多个来回,磨破了140多双解放鞋,用断了70多根扁担。没有煽情的语言,没有夸张的表演,也没有华丽的舞台设计和服装,全剧以感人至深的故事引发了观众对于责任与担当、感恩与宽容的理解和思考。

图说:华东师大党委书记童世骏接受记者采访
演出结束谢幕后,华东师大党委书记童世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整出剧目非常感动,它不仅讲述了劳动人民的质朴品质和美好情感,也表达了教育能够改变人们命运、拥有美好明天的最大期望。作为高等院校,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教育办好,不让人民群众失望。”
面对现场大学生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主演华雯显得格外激动:“虽然这部剧目已经演过140多场次了,但今晚显得有些与众不同,”华雯表示,“面对朝气蓬勃的大学生观众,面对国家未来的栋梁,我们想通过沪剧这种艺术形式给大家传递一种正能量。”
其实,在沪剧《挑山女人》中,华雯还巧妙运用了不少杨派唱腔,让观众们过了一把沪剧瘾。在最后一场中,70多句的“赋子”,更是让全场观众惊艳于她超群的演技。另外,为了创作这部戏,主创人员曾经多次来到齐云山脚下汪美红的家,与她近距离接触。正是因为深入生活、扎根生活,才使得这部《挑山女人》不仅真实、朴实,更有了动人的力量。”
“考虑到这部沪剧生动的教育意义,我们将观看《挑山女人》作为本届青年马克思主义学院的首次开班活动,”华东师大学工部副部长江乃兵告诉记者,“观剧之后,我们还将组织预备党员们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心得,分享体会。“作为青年马克思主义学院第十届春季班的预备党员,商学院的张宸迪同学表示,剧中挑山女人挑起的是"家庭"这座大山,作为一名青年学子,我们应当挑起社会责任,挑起“社会”这座大山,来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来自金融与统计学院的张梦溪同学表示,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对我们在校大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来自中文系11级的朱佳毅同学告诉记者,“看完这部沪剧,我深深意识到青年应当具备的责任和担当,这份宝贵的品质应当在每个需要我们的地方发光发亮。”
据悉,作为本次培训的一项特色活动,学员们都表示,通过观看沪剧提升党性修养,这样的培训形式更为活泼,也更受同学们的喜爱和欢迎。


沪剧《挑山女人》沪上高校巡演 第一站走进华师大
上海热线 日期:2014-05-29 作者:金寒草
链接:http://hot.online.sh.cn/content/2014-05/29/content_6897489.htm
(马昂 吕安琪/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