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在传统农历佳节端午以及第九个中国文化遗产日到来前夕,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文化遗产日校园传承活动——“舌尖上的端午文化传统”在校园内上演。

(图片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
活动伊始,由大学生组成的民俗行街表演队高举幡旗,身着舞龙袍,耍着“莲湘”花枪,荡着五彩的湖船在校园内展示,热闹的场景引来学生纷纷驻足围观。

(图片来源:上海热线)
据了解,本届端午活动主题与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相关,在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的启发下,华东师大民俗学研究所的研究生们发挥专业特长,为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们准备了端午特色美食原材料,同学们自己动手,边做边尝,吃拼盘,话传统,回味家乡的味道。在“吃货们”的围观和参与下,同学们品味传统文化、了解饮食知识变得轻松而愉快。
活动现场除了能品尝到粽子、艾馍馍、茶蛋、红心咸鸭蛋等传统端午食物外,还能见到旧时端午的应节糕点,如寓意“驱邪解毒”的五毒饼,其饼直径两寸半,厚五分,无馅,用糖、素油和面烤成,是一种类似桃酥的点心,饼面以模具印出蛇、蜈蚣、蝎子、蜘蛛和蟾蜍等“五毒虫”的图案。在大家的交流中我们还得知,河南人端午不仅要吃粽子,还要搭配油条、麻花、麻叶、煎饼等;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江浙一带有端午节吃“五黄”的习俗,而五黄指黄瓜、黄鳝、黄鱼、高邮的鸭蛋黄、雄黄酒;此外浙北端午节离不开豆腐。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活动现场还组织了特色的民俗互动游戏,同学们通过点雄黄、送艾草、参与民俗知识竞答来体验趣味丰富的端午传统风俗,来自长宁区的5位手工技艺传承人亲临现场教同学们制作香囊和编织五色线腕带。
同时,极具挑战性的划旱龙舟比赛和端午立蛋习俗体验也吸引了不少同学参与,尤其是端午立蛋颇具科学气息。该习俗起源于江南一带,寓意着给家人带来一年的好运,端午节当天正午十二点时,民俗认为此时为阳刚正气汇集之极,平日不易竖立的鸡蛋在此时可直竖在地上。事实上,端午节当天太阳照射在北半球,正午时分太阳引力与地球引力互相拉扯,使得立在地上的蛋很容易就能达到平衡而“站起来”。
“民俗是生活的华彩乐章,看似普通的食物、工艺品和习俗背后其实隐藏着古老的文化传统和民俗心理”,华东师大民俗学研究所田兆元教授说,“传承民俗就应该从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这几点远古而简单的智慧开始。”
上海教育新闻网 日期:2014年5月29日 作者:刘晓晶 刘金玉
链接:http://www.shedunews.com/zixun/shanghai/gaodeng/2014/05/27/645799.html
相关媒体报道:
中国新闻网:用舌尖品味端午
链接:http://www.sh.chinanews.com/pageurl/20145271729237.html?qq-pf-to=pcqq.c2c
上海热线:华师大学生“用舌尖品味端午”
链接:http://hi.online.sh.cn/content/2014-05/27/content_6893396.htm
编辑︳聂龑龙 董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