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是我校设计学院建院十周年。近日,设计学院建院十周年汇报展暨2014年学生毕业设计展亮相上海静安“800秀”时尚创意园。十年来,设计学院师生以人文设计为核心价值理念,取得了丰硕的创作成果。6月5日,《文汇报》专版刊登了我校设计学院院长魏劭农教授对学院建设发展以及设计教育、设计人才培养的思考。
2014年6月5日至19日,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将于上海静安800秀(常德路800号)举办学院建院十周年汇报展暨2014届学生毕业设计展。十年来,学院师生以人文设计为核心价值理念,取得了丰硕的创作成果,获得了业内的广泛好评。
设计教育成功与否,并不取决于是否教会学生关于设计的技术,而是能否激发起学生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创造的激情,使学生领悟到,对于设计师来说,设计是一个不断实现自我完善的过程。我们所尊崇的是创造力的培养,以及设计的智慧、灵性与品质。设计之道,至善至美。

作品名称:上海虹口区旧城改造方案
人文设计价值理念
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是一所成立仅十年的年轻学院,学院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人文设计,它不仅体现了华东师范大学深厚的人文积淀,也是中国设计走向未来的一个必然的趋势与选择。

作品名称:上海长江河口科技馆 作品名称:记忆重组,设计者:徐彬
我们所尊崇的人文设计是将自然、科技与人文艺术相互融合的价值理念。设计与设计教育的本质是对于生活的理解和再创造,对于以数学逻辑为基础的视觉逻辑、秩序和尺度的分析与组织,以及对于作为个体的人的情感体验的关注与尊重。人文设计需要我们以更具有穿越感的眼光和眼界去看待设计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设计需要以批判现实的态度和视角去审视和解决各种现实的问题,同时也要担当起传承优秀文化传统的责任,但是这种传承绝不是引导人们以复古的方式回到过去,而是要将历史和传统融入到活在当下的人们的生活与情感中去。而更为重要的是,设计是一种对于未来生活、生活方式和生活品质的判断和引领。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需要设计师们以多元文化价值认知和判断的角度与眼光,给人们提供更为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的选择与可能。
“1+3”创意设 计人才培养模式
十年来,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在教学改革方面做了一系列的探索。“1+3”创意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是设计学院在设计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所做的探索性工作。“1+3”是指课堂教学、工作营教学、暑期海外教学与实际项目实践的组合教学模式。此项改革获得2013年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学生们正在进行项目实践
作品名称: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新院-室内概念方案设计 作品名称:概念自行车,设计者:陈兆赟
设计学院的学生作品获得了包括德国产品设计红点奖、IF奖及一分钟影像国际大奖、全国美展设计金奖等国内外顶级设计奖项在内的数十项专业设计大奖,申请到总计200多项设计专利。学院师生共同完成的包括上海世博会城市足迹馆、中华艺术宫改造设计、上海河口科技馆、上海东外滩规划设计、上海国家音乐产业基地、西班牙阿维莱斯、法国里昂城市旧区改造等一系列国内外重大设计项目也大获成功。

作品名称:理想的城市(2007年全国美展设计展金奖) 作品名称:老年人E手机(德国红点产品设计概念奖)
另外,学院师生参与了新一轮中国城镇化建设中自然村落和乡村风貌保护与更新的设计研究、上海城市旧区改造与更新设计研究、上海近现代商业文化视觉传播系列研究、中国近现代工业设计史论研究、老年产品设计研究、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创意产业研究等十多项重大科研课题项目,先后赴美国纽约和意大利罗马举办了大型的学生创作作品展,并参加了包括意大利威尼斯双年展、法国圣埃蒂安国际设计双年展在内的多个国际知名艺术与设计大展,获得了国际设计教育同行的广泛赞扬。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院长)
来源|文汇报(阅读原文) 文字|魏劭农 编辑|聂龑龙 董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