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正文

劳动报|一个家庭的天伦之乐与财富挑战

2015年11月11日


  “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在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宣布了这一重大决定。

  事实上,早在去年年初,经市人大表决通过,沪版“单独二孩”政策就已落地,不过申请者不足5%。在家庭的天伦之乐和经济的压力之间,一道艰难的选择题摆在了准妈妈们的面前。 


80后海归创客

创业初期迎第二个生命不买房预留教育基金


  王翌是一名80后的海归创客,目前已是两个宝宝的爸爸。他和妻子曹婧可以说是真正的学霸家庭,这对中学同学婚后就双双赴美留学,一个深造博士学位,一个攻读双专业硕士,毕业后选择留在美国工作。

  2011年9月,他们在美国生下了第一个孩子,出于对孩子成长以及经济方面的考虑,王翌选择了让太太做一名全职妈妈。

  2013年5月,就在王翌回上海创业的时候,二儿子顺利出生。而老二的降临让这个正在创业的家庭,在经济上稍显拮据。“因为创业初期几乎没有收入,那段时间,我们是靠着之前工作攒下的积蓄生活的。”曹婧说。


一年40%收入用于孩子


  这对在上海创业的海归夫妻,至今在沪无房无车。

  习惯了周围朋友对此的诧异,王翌也坦言,“我们不想将大笔钱投在买房买车上,我跟太太达成的共识是,有钱就是存起来给两个孩子做教育基金。”

  因为在上海没有买房,王翌一家人迄今为止都是租房子,用他们夫妻俩的话说,他们选择租房的地域也是为了孩子,“孩子在哪读书,我们的家就搬到哪里。”

  “我们两个人目前的年收入加起来差不多是50万左右,基本上算上衣食住行和学费,一年40%左右的收入是用在两个孩子身上的。”王翌透露,两个孩子今年的学费差不多就要10万。“和房子车子比起来,两个孩子的教育肯定是摆在第一位的。我们每年都会给他们存一笔钱,是用来他们以后读书的。”王翌说。


哥哥、弟弟是最好礼物


  王翌告诉记者,虽然他们生的是两个儿子,但他们并没有因此产生太多的经济负担,反倒是两个儿子之间偶尔的小举动会让这对忙碌的夫妻从生活中感受天伦之乐。

  “当你回到家看到老大老二争着抢着给你递拖鞋,当你无意中看到他们兄弟俩会自言自语交谈,当你发现哥哥和弟弟会互相分享玩具,你会发现,这些所有的惊喜和幸福都只会来自于二胎家庭。”

  谈及二胎的幸福,太太曹婧显得很满足,她说,我们不需要两个孩子给我们养老,等我们老了,我相信我们会把自己安排得很好,不要求他们赡养。但对于两个孩子,我们给他们最好的礼物应该就是手足。“等他们再大一点,他们会经历青春期、成人期,到那个时候,也许他们有很多‘秘密’不会跟我们讲,哥哥(弟弟)就会是他们最好的倾诉对象。”


全职妈妈

为家庭放弃当老师学会做减法一样很幸福


  黄燕大学毕业就结婚了,老公是高中同学。本想过两三年要孩子,但2007年老大很快就“意外”来临。当时租房结婚,刚刚工作的夫妻二人可以说“一穷二白”。

  “因为怀孕时身体不太好,我就没有上班。”黄燕告诉记者,没过两年,她又意外怀上老二,加上要照顾她高龄的爷爷,只有全职一条路。“不是没有挣扎和矛盾。”师范毕业的黄燕因此放弃了当中学化学老师的理想。


准备不足曾“捉襟见肘”


  除了牺牲喜爱的职业,二孩家庭不得不面对现实的经济压力。

  她老公只是普通白领,生第一个孩子时月薪不过五六千,现在也就1万多元。“那时我们没有自己的房子,经济可以说捉襟见肘。公公婆婆有时过年过节,会包个大红包资助我们。”她坦言,自己和老公对于要孩子的计划和准备都是不充分的。

  她父亲去世后,高龄的爷爷把浦东的房子置换到松江,黄燕夫妇和两个孩子,加上爷爷,五口人就生活在一起。“相比生第一孩子时,现在老公的工资高了,加上爷爷的离休金,我们家总收入每月2万元左右。”她告诉记者,因为没有房贷,加上生活简单,所以现在每月可以把一半的钱存起来。

  比起很多二孩家庭,她家的条件最多只能算中等。

  两个儿子从小没有去过早教,现在一个小学三年级,一个幼儿园大班。

  师范毕业的黄燕对教育有自己的想法:“文化课我是反对参加课外补习的,其他兴趣班目前两个儿子只参加过游泳和乐高。”她告诉记者,参加兴趣班加学费的支出,平均每月2000多元,加上吃穿两个孩子花销大约3000元左右,全家人的整体开销在八九千元。

  “不过最艰难的时候已过去,老二上了小学,我就可以工作了。”她笑着说,生活其实可以做减法,没有学区房,没有名牌衣服,童年也一样很幸福。


“手足”相处更磨炼情商


  二孩家庭究竟是付出多还是收获多?

  黄燕说,如果刨除对房子车子名校的焦虑,其实第二个孩子的成本没有想象的大。“不仅是养育第一个孩子的用品可以再利用,关键是有经验了,心态情绪都会更好。”黄燕明显觉得,老二性格比老大更活泼,这和家庭氛围家长情绪很有关系。

  相比独生子女,二孩家庭的孩子从小就要多掌握一门人际交往技能。黄燕告诉记者:“兄弟俩会打架,也会合谋捣蛋。从中他们一直在探索一种相处模式,因为这个家里不只有他一个孩子,也许情商会更高些。”

  有时在厨房切菜,听到两个孩子在客厅嬉闹,她的爷爷在一旁看电视,满足和幸福从心底涌起。“没有弟弟时,哥哥会拉着我一起玩,但有了弟弟,我的地位变得没有那么重要。”有了二孩后她时常感到,兄弟姐妹是不可替代的。

  (文中黄燕为化名)


白领女性

一边带娃一边写论文生二宝希望孩子多个伴儿


  “从小有玩伴,长大也有照应。”姜女士是位新添二宝的超能妈妈。如今,姜女士自己带着两个孩子、坚持工作的同时还在读在职研究生,一边奶着娃儿一边写着论文。


生与不生,家庭会议讨论


  姜女士告诉记者,之所以萌生生二胎,是大儿子在3岁时,越来越粘人的性格,让她想要再生一个孩子,和大宝结个伴。

“老公是广东人,家里也不是独生子女,因此对家里再多个孩子表示支持,难过的反而是父母关。”姜女士告诉记者,“因为有了孩子后就一直和父母居住,因此购房时特意买了套大房子,但外公外婆带孩子感到力不从心、有时候比较累,因此对生还是不生,有不同意见。”

  最后,家庭商议的结果是,认为家里多个孩子更热闹一些,大宝也有玩伴,能帮助孩子更有爱心和责任心,有两个孩子似乎更有利于他们的成长。2014年底,姜女士家的二宝出生了,带给她喜悦的同时也给了她作为母亲愈加明显的责任感。


每月多支出1500元


  “生儿育女是种考验,对父母双方都是。”姜女士说,生完二宝,她作为妈妈在哺乳期自然会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小宝女儿身上,而大宝则由孩子爸爸主要负责管带,在生育二胎期间,他们夫妇做得最多的还是关心大宝的心理因素。

  对于二胎的生育成本,姜女士说坚持朴素,拒绝富养。多了一个孩子后的家庭开支,姜女士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平均每月增加1500元左右的开支。

  “喂养不贵,基本坚持母乳喂养,最大的开销就是二宝的尿片和辅食,还有包括鱼肝油等婴幼儿营养品。”姜女士说,有大宝时没有经验,孩子的尿片、辅食不定量,因此开销比较大,生育二宝时她则有效节省了许多。“以前一天换7、8片尿布不稀奇,二宝算好时间,基本上一天换3、4片尿布,帮宝适的品牌价格还算适中。”


时间都是挤出来的


  生育成本不算高,未来的教育成本可不低。为了既满足学前教育又有效节省开支,姜女士把大宝送到了家就近的公办幼儿园,平均每个月的开支在600元左右,刚满一岁的二宝则送到社区的早教中心上课,平均每个月支出250元。“升入幼儿园,大宝还有些额外的教育支出,比如上2门启蒙课,一门拼音、一门幼儿数学,一学期需要1500元,未来还考虑增读一门英语课。大儿子的钢琴课是请同社区内熟识的老师教,80元一节课,每次半小时到45分钟,每星期一次。”

  尽管为孩子提前购买了学区房,但姜女士还是希望把孩子送到离家更近、教育资源更优的民办小学。“大宝马上要上小学了,这样一来,一年要增加近6万元的教育开支。”姜女士说,如果等大宝升到初中,二宝如果也读民办小学,那么夫妇俩“背书包”的压力就明显增加了。

“有两套房,都有房贷。一套扣去公积金,每月还需还款1千多元,另一套月供3500元,加上车贷和养车费用。”姜女士的先生是位IT企业销售,收入不算低,她则在一家事业单位工作,夫妇俩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为孩子多存一些钱,等到两个孩子都上了学,能缓解一些经济压力。“除了经济负担,还有精神上的压力。自己的时间都是挤出来的,只有上下班、上下学的时间才是自己的,每晚孩子入睡后还得把家收拾干净。但家有两个甜蜜的负担,累并快乐着。”


“富二代”

两个孩子要操两份心双胞胎月开销2万


  “为什么生两个?因为怀上了呗!”王女士从澳洲硕士毕业,回国结婚生子,没想到自己一怀孕就是双胞胎。一开始以为生完孩子能够好好睡上一觉,没想到生完才是挑战的开始。“生完孩子到现在孩子27个月,从来没有睡过整夜觉,常常睡到半夜就惊醒,两个孩子就要操两份心。”


要操心的事儿太多


  说起养育家有二宝,王女士说,自己的心理压力非常大,常常感觉要操心的事儿太多。“吃的不能乱吃,容器必须要先消毒。天冷天热都要注意孩子穿衣,6个月开始会爬了,每天要给他们讲故事,不断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教他们认形状、认颜色……”

  有了二宝,自己的时间几乎都奉献给了他们。王女士在生完孩子后,几乎是位全职妈妈,到如今孩子成长到27个月,她才开始慢慢进入社会角色,打理自己的小小生意。“一般一天的作息时间都跟着孩子们走,早晨7点多起床,把自己打理好,就开始叫他们起床、穿衣、洗漱,吃早饭、陪同孩子玩耍,哄他们午睡,下午要教育孩子再陪着玩耍,傍晚吃过晚饭哄孩子入睡,一直到每天的10点半、11点,在入睡前还得把偌大的家整理干净。”


每月养育花费2万


  由于家庭条件相对优渥,王女士对二宝的养育开支不小。

  “最大的费用是请阿姨,带两个孩子精力很难分配,为了让家人休息好,家里为两个孩子分别请了阿姨,一直到孩子2岁前,平均每个月这一项开支至少在1.5万元。”王女士说,直到孩子满2岁,辞去一位阿姨,还保留一位,如今每月还需支付至少7000元。“阿姨的费用按每月26天计算,节假日加班都另外计算。”

  衣服的花销也不容小觑。由于是两个孩子,所以必须一式两份。“普通的T恤,在淘宝上购买,一件也需要50-60元,店里消费平均在200元左右,一个夏季每个孩子至少需要5—8件新衣用于替换,平均每个孩子衣服上的花费在1600元左右,两个孩子就要翻倍。而到了冬季,一件羽绒服至少需要600-700元,平均一个冬季为两个孩子各买三套冬装,花销自然不小,加上孩子的裤子、鞋袜,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孩子大了,上早教课就更贵了,平均一节课200块,两个孩子上一节课就需要400元。”平均折算,王女士的两个儿子每月的养育成本在2万元以上。

  王女士说,生两个孩子最大的幸福就是,当孩子们一起叫妈妈的时刻,感觉自己很被需要。“两个孩子就事彼此的玩伴,他们不会缠着大人,懂得分享,是很让人欣慰的事。”


二孩有利于孩子成长

政策效应或在未来三四年显现


  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高向东认为,宏观层面来看,全面放开二孩,将通过改善人口结构,有效缓解老龄化的严重程度,并且为未来提供更丰富的劳动力,进一步改善劳动力的老化。


两个孩子教育优于独生子女


  “更重要的是,对于家庭而言,无论是从赡养、生活还是教育等各方面,生两个孩子都要比独生子女更好。”高向东指出,现在大部分家庭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未来当他们承担起赡养老人责任的时候,就是一个抚养两个,再加上养育子女,压力其实是很大的。养育二孩能明显改善这一状况。而对于孩子的教育方面,两个孩子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能够让孩子懂得分享,学会感恩,相互的促进作用也很明显。对于家庭而言,更能感受到大家庭其乐融融的氛围。这些,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无法比拟的。

  “既是对于生育权利的肯定,又能有效解决人口红利消失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目前,劳动年龄人口占比缩减,导致老年抚养比等数据出现明显上升。放开二孩政策无疑是一针强心剂。”高向东指出。


申请生育二孩比例不足5%


  今年年初,经上海市卫计委统计,上海进入婚育年龄的女性,有90%都符合去年落地的双独或单独的政策,但申请二孩的比例还不足5%。高向东表示,这是多方面造成的结果。

  “一方面,随着政策的逐步宽松,越来越多的人觉得不着急生二孩,会选择更合适的时机。另一方面,这其实和地区特性也有关系。其实早在计划生育实施以前,上海很多家长就已经选择只生一个孩子。在上海,生男孩女孩的区别不大,而北方要生男孩的观念更重。”不过,高向东指出,生育是个过程,目前的数据并不能全面反映问题。政策出台后一两年之内看不出迅速增长属于正常现象,市场潜力也会马上开发出来。“这个数据还会逐年提升,未来三四年才可能慢慢显现。从意愿来看,符合条件的户籍人口有20%-25%最终生二孩。当然,未来很多年轻家长发现周围二孩比例增加,因为从众心理的影响,也会进一步推升这一比例。”


近七成受访者称经济是最大压力


  本报与@辰智调研吧联合推出的调查数据显示,近7成二孩家庭家长认为经济是最大的压力。

  高向东认为,一般而言,孩子支出占到家庭收入的30%以上,家长就要考虑生不生的问题。“上世纪40-50年代,孩子支出成本很低,一个孩子的支出约占家庭支出5%。那时候常说‘多生个孩子,就是多加双筷子’,因此生1个孩子在那时反而成了极少数。”高向东说道,“现在来看,经济条件较好、学历较高的家庭生育二孩概率远高于收入一般的家庭。有统计显示,从出生到成年,一个孩子的抚养费用全国平均为158万,而上海更是高达247万。未来,这个成本还会继续增加。”

阅读原文

记者|邰佳 陆燕婷 陈宁 邵未来

来源|劳动报

编辑|吴潇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