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想要找的

# 热门搜索 #

建党100周年70周年校庆卓越育人学术育人不言之教幸福之花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正文

提升中国教育经济实验研究能级

2022年01月15日

  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和创新驱动能力,推进新科技背景下的新文科与交叉学科发展,离不开对中国和全球教育领域政策效果的科学评估。为提升中国教育经济实验研究的国际影响力,1月8日,由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经济实验室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委员会会议在上海召开。


促进高校学科布局新发展


  中国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需要有高质量的教育科学研究支持。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顾红亮认为,在新文科背景下,要持续推动学科交叉,实现跨界协同。新文科之“新”,首先在于新科技发展与文科融合形成的新增长点。成立教育经济实验室是加强新文科建设的重要措施,将极大促进教育学与经济学的交叉融合,成为高校新文科建设新的增长点与着力点,引领当代中国学术发展。

  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权衡提出,要突出教育经济实验室的“实验室”特点,着力思考创新研究方法,注重从价值分析转向实证分析,从理论分析转向政策分析,从“因果关系”分析转向“关联关系”分析,从“经验分析方法”转向“实验分析方法”,进而实现经济社会研究的价值标准与实证标准相融合。未来,教育经济实验应以中国“教育大国”和“经济大国”双重资源优势为背景,特别关注中国教育投入与产出的评估、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关系、教育对收入分配与共同富裕的作用、“双减”政策效果评估等问题。

  对于教育经济实验室重点研究方向,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与生态文明教研部副主任赖德胜建议,一要针对性研究课程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的标准、内容、路径与成效,开展专项研究。二要针对学制改革、学制评价,尤其是义务教育学制、教育分流制度的成效,进行实验评估。实验室要借助高校教育学与经济学的深厚学科底蕴,培养经济实验研究优秀人才,形成教育经济研究良好学术生态。


明确顶层设计和主攻方向


  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斯蒂芬·W.劳登布什认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在于促进教育公平,教育能够持续有力改善代际财富不平等问题。教育不平等是一个长期问题,源于家庭、社会、学校等多系统“共同作用”。破解教育不平等难题,不仅需要家庭、学校、社区各个层面的专业技能知识,同时也需要心理学、道德、社会情感等方面专家学者的研究支持。融合不同领域专家的专业知识,有助于破解多方面系统性难题,也有利于推动教育经济相关研究实践的发展。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雷万鹏表示,要着力推动教育经济实验室成为开放与学科交叉的平台,从教育经济研究方法培训、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入手,创新发展教育经济实验范式。相关研究者要特别关注中西部地区乡村教育的发展,扎根中国大地促进教育发展。此外,要加大力度研究新技术应用对教育的影响,促进信息化转型与教育发展相融合。

  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实认为,均衡分配教育资源、创造均等的教育机会,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机制。当前教育不平衡问题与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资源配置紧密相关。未来,我们要重点关注落后地区、低收入人群的教育问题,更多采用自然实验方法回应政策关注。


以科学方法服务国家战略


  中国教育经济研究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国际教育经济发展前沿,运用实验方法研究教育问题。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所长杜育红表示,教育经济研究应该特别注重提升测量质量,加强理论框架的解释力度。在“教育经济”交叉学科方向,运用实证范式进行因果推断研究,要特别重视相关教育质量的指标测度,关注“测量”本身的可行性问题,同时也要注意形成教育经济研究内在自洽的逻辑体系与一致的概念框架。此外,要重视学术文化建设,聚焦真问题、沉淀硬知识,加强由微观到宏观的整体教育数据建设,通过夯实教育经济数据库,更好地解释教育的有效性以及学生发展等重大问题,进一步提升教育经济研究质量。

  对于教育经济实验室如何运用经济学实验方法破解社会关注的教育问题,上海纽约大学应用社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吴晓刚提出,实验本身也是实证方法,要重视前沿实验方法,聚焦人力资本投资研究,以更好实现“人的发展”这一主题。要通过融入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方法,将大数据、调查数据、追踪数据与实验干预研究相结合,将实验方法与其他实证方法相结合,发挥各自学科相对优势,破解教育发展难题,更好服务国家战略。

  华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殷德生表示,推动教育实证研究的深度发展,繁荣发展教育及相关交叉学科,提升服务国家战略和创新驱动能力,需要运用经济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科学手段和实验方法,研究教育经济、科技创新、劳动力市场、教育政策评估、教育财政评估等领域的重大问题。同时,还要加强教育经济实验方法创新、理论创新和成果创新,扩大中国教育经济实验研究国际影响力,与国际同类实验室形成全球创新研究网络。


阅读原文


记者丨查建国 陈炼

来源丨中国社会科学报

编辑丨赵一航

编审丨郭文君